黄涛陈泽平罗源畲话的喊字问句及其

1“喊”字问句的句法、语义 

朱德熙()将汉语方言中的反复问句分为“VP-NEG-VP”和“K-VP”两类。罗源畲话中的“喊”字问句在类型上非常特别,带VP时可提炼为“K-NEG-VP”。其中,“喊[ha?44]”不单说,本字未明,依照变调规律,可为阴平或上声;否定词包括“未、无、、唔”等。在“喊”字问句中,否定词不起否定作用,而是和“喊”结合在一起进行中性的询问,不同的否定词与不同的疑问语义相联系,句法上的搭配也互有参差。

1.1“喊未VP”

“喊未VP”询问在某一时间之前,动作状态是否进行或者完成。当时间参照点在“将来”时,问题带预设,即设定所述事件将要发生,询问其是否能够实现。

(1)饭喊未食了?饭吃了吗?

(2)你下礼拜喊未去福州?你下星期去福州吗?

1.2“喊无VP”

“喊无VP”用于询问动作状态的肯定、否定,它与时、体意义无关(时、体可由具体语境赋予),而是把VP当成整体概念来理解。“喊无”后也可带NP。

(3)a.你喊无带钱?你带钱了吗?(过去)

b.你喊无带钱?你带钱吗?(将来)

(4)喊无钱?有没有钱?

1.3“喊VP”

“喊VP”可以用来询问能力、可能、许可等,还可以用来询问人或事物的性状,这种情况下经常与形容词进行搭配。同时,“喊VP”可以处于补语位置,用来询问状态或可能。

(6)佢喊讲山客话?他会不会说畲话?

(7)喊落水?会不会下雨?

(8)我喊行了?我能不能走了?

(9)苹果喊赤?苹果红不红?

(10)你食喊饱?你吃得饱吗?

1.4“喊唔VP”

“喊唔VP”用于询问动作主体的主观意愿。“喊唔VP”有自由变体“喊VP”。

(11)喊(唔)食?吃不吃?

(12)你喊(唔)睇电影?你看不看电影?

1.5“喊-X-VP”

“喊-X-VP”中的X表示包含否定成分的合音字,如“不好”的合音“孬[mou35]”、“不敢”的合音“[mo?35]”、“不肯”的合音“[me?35]”等。

(13)喊孬睇?好不好看?

(14)喊□[mo?35]去捉蛇?敢不敢去捉蛇?

(15)喊□[me?35]分我?愿不愿意给我?

2两种类似问句

2.1粤赣客家话中的“咸”字问句

在粤赣交界处,全南、龙南、定南、龙川、和平、新丰、翁源七地的客家话中,有一种“咸”字问句,其主要格式为“咸唔VP”,同时也有变体形式“咸VP”。

(16)你咸唔食茶?你喝不喝茶?

(17)你唱个咸唔是“东方红”?你唱的是不是“东方红”?

(18)伲咸唔打开门来?你开不开门?

(19)去咸唔得?我去行不行?

“咸”字问句中的否定成分也有与动词合音的情况,形成“咸-X-VP”格式。

(20)你咸萌食饭?你有没有吃饭?(“萌”是“唔曾”合音)

(21)今日咸嚜礼拜日?今天是星期天吗?(“嚜”是“唔是”合音)

“咸”字问句与“喊”字问句有诸多相似之处。就单个语素来看,“咸[ham]”与“喊[ha?]”功能相同,语音对应;否定词[??]与[m?]两相对应。就问句整体格式来看,“喊(唔)VP”与“咸(唔)VP”、“喊-X-VP”与“咸-X-VP”分别对应。由于畲话和客家话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我们认为“咸”字问句和“喊”字问句可溯源至畲、客共处时期。

“咸”字问句与“喊”字问句的不同之处在于:“咸”字问句中的否定成分主要是“唔”,而“喊”字问句中的否定成分是“未/无//唔”四词分立形成的有机系统。

2.2闽东罗源话、连江话中的“阿”字问句

在闽东罗源话和连江话中,有一种“阿”字问句。其中“阿未/无/VP”与罗源畲话中“喊未/无/VP”句法、语义表现都基本相同。

(22)伊阿未行咯了?他走了吗?

(23)汝阿无去买衣裳?你有没有去买衣服?

(24)汝食阿饱?你吃得饱吗?

另外,还有“阿VP”问句,用于问动作主体的主观意愿,与罗源畲话中的“喊(唔)VP”功能相当,但“阿VP”属于“K-VP”,“阿”之后不能补上表示否定主观意愿的否定词“伓[??]”。

(25)汝阿去福州?你去不去福州?

“阿”字问句与“喊”字问句的相似之处在于:否定词系统“未/无//唔(伓)”四词分立,与不同否定词相联系的问句,其句法搭配和疑问语义基本一致(句法、语义均由具体否定词决定)。

吴福祥()曾经提出一个假设:“如果某种语法结构是跨区域、跨语言罕见的模式,那么这种语法结构在同一区域内若干语言中的存在,极有可能是接触导致的区域扩散的结果。”“阿”字问句在闽东方言中、“喊”字问句在畲话中,都属于罕见格式。从地理上看,闽东地区南部的畲族人口分布正好以罗源、连江两县交界处为中心。因此,我们认为“阿”字问句和“喊”字问句之间存在接触关系。

 

3“喊”字问句的形成机制 

我们将今“喊/咸”字问句在畲、客相处时期的共同来源记作“K1-NEG1-VP”。

基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假设省音是更自然的变化,增音则需要一定的动因,我们在对比各地“喊/咸”的今音后,将K1拟音为[ham]。否定形式系统NEG1中的成员是否定词“唔[m?]”和众多合音词“X”中所包含的否定语缀m-。

从合音情况推知,“K1-NEG1-VP”的结构层次倾向于[K1-(NEG1-VP)]。由于“K1-NEG1-VP”是中性问句,原否定算子已经失去了否定功能,内嵌的结构就很可能被打破,[K1-(NEG1-VP)]可重新分析为[K1-NEG1-VP]甚至[(K1-NEG1)-VP]。具体而言,是NEG1[m?]从后字前缀演变为前字后缀,从而与K1[ham]的韵尾发生合并,这时问句在形式上就成为了[K2-VP](K2是K1与NEG1的合并)。更为经济的“喊/咸VP”变体正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由于闽东方言影响了罗源畲话,“K1-NEG1-VP”中的否定范畴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唔”为主的NEG1系统发展为“未/无//唔”四词并立、各有分工的NEG2系统。NEG2对问句的共时面貌产生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罗源畲话当前共时平面中的“喊”字问句,内含丰富层次,其中既有语言自身的演化,又有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喊”字问句是在语言接触背景下,底层句法格式与表层语义范畴在变化中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特色现象。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年第6期

作者简介——黄涛

男,年生,福建罗源人。先后在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已在《中国语文》等各类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近年来主要在闽东及周边地区参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工作。

————

陈泽平

男,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厅福建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汉语方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和福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出版《闽语新探索》《福州方言研究》《十九世纪以来的福州方言——传教士福州土白文献之语言学研究》《福州方言的结构与演变》等著作多种,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学论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

语言所网络信息化工作室编辑

今日语言学

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长按指纹,识别加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中科白癜风黄金周公益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hj/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