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诗轩文/田冬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绝对堪称一朵的奇葩,唐诗所奏响的乐章无疑是中国诗歌的最强音。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任何时代,及国家时事、民生疾苦、生产劳动、歌舞艺术、自然山川、绘画书法、宗教礼仪等方方面面,均被收入在唐诗之中。这一切便构成了唐诗特有的丰富内涵。作为一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唐诗的繁盛并非偶然。它深深地植根于时代的土壤,并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与时俱进,不断繁荣和发展。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盛世”,经济、文化发展都到达鼎盛期。而诗歌创作也发展至顶峰时期,选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了大批优秀诗人,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我朋友问为什么不写写李白的诗词呢?是因为诠释不了这样大咖的诗还是写他的诗需谨慎对待?诸多方面吧!因为李白的故事太多太多,属实不好写,不知该从何讲起。今天就给大家分享的一首诗是李白的《春思》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李白—字太白,(年-年),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长安元年(年)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属安西都护府),少时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如果按照出生地来说,他应该是个外国人。但他的出生地一直存在争议,现在统一的说法是生于今四川省绵阳市。宝应元年(年)因病呜呼,死因更是未解之谜。但《旧唐书》载,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一生之中扮演的角色也是数不胜数,文学家、诗人、作家、公务员、驴友、刺客、富二代、+N等等吧。有人会说Why是刺客?难道李白杀过人?好吧,先跑偏5分钟。李白的诗中不止一次地提起杀人之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等等。李白是在炫耀还是在吹NB呢?根据李白的粉丝魏颢在《李翰林集序》里对李白的描述:“少任侠手刃数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么李白为什么杀人?他在《白马篇》中写道的“…酒后竞风釆,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结客少年场行》又写:“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猛,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据此推测,李白应该是酒后任情而杀人吧。(以上言辞请勿效仿)言归正传,说诗。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在长安时期的作品,写的是北国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怀念之情。诗中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富有民歌特色,是诗人向地方民歌学习的硕果。“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燕,指今河北北部地区(写的可能是张家口地区),辽宁西南部地区。秦,应该指今甘肃、陕西一带。燕秦并提,指中国北部。句意为:燕地的春草好像碧绿的丝绒,秦地的桑树垂下绿色的枝条。句中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描绘了北国春意盎然的美景。“低”字生动描绘了春来树叶渐渐茂盛,将枝条压低的情景,让人仿佛能觉察到春天迫近的脚步。“丝”与“思”、“枝”与“知”谐音,暗示两相思念,遥遥相知之意。北地民歌中即常用写春景寄春思,以谐音喻深意的手法,由此可见诗人向地方民歌学习的情形。第二句意为:当你怀念盼望回归的时候,也就是我思念你而肝肠寸断之时。此句承上句之起兴,直抒相思之情,语言朴实,感情深挚,哀感顽艳。第三句意为: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何进入我的罗帷帐来。拟人手法的运用,巧妙的设问,使一幅娇嗔的怨妇形象跃然纸上。正当这位女子沉浸在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时,春风悄然而进,拂动的罗帷打断了她的思绪,女主人公不由十分懊恼,遂把春风当做冒失的孩子一般,斥责起来,颦蹙之间,极富生活情趣。春天,阳光明媚,煦风轻拂,一夜之间小草已探出嫩芽,枝头已绽满春蕾。此时既是生长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面对如此美景,人们蛰伏了一冬的情感益发不可扼抑。《春思》即是对此情此景的准确捕捉。全诗先绘春景以衬春思,随即言分两地,极写相思之人的哀婉心声;继此而有春问,饱含春趣,而在这自失的一问中,包含的无疑还是幽幽思念之苦。全诗中无一字不体现着春之美,亦字字都饱含着思之切。朱庭珍《筱园诗话》中记:“五古以神骨气味为主,愈古淡,则愈高浑。”在此诗中,碧草、桑枝在古诗歌中数见不鲜,诗人于此处用来,神韵天然,上追古意;写相思则直抒胸臆,写春问亦是平淡中见深情。全诗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实属为五古之中精品。作者简介:田冬,河北蔚县人,80后,蔚州矿业公司职工,蔚县作家协会会员,蔚县户外运动协会会员。爱好各种户外活动、写作、文玩、喊麦、交友,喜欢文学,偶有自娱之作,喜欢用文字随笔记录人生。作品散见于《中国散文网》、《美文网》、《雪绒花原创文学》、《蔚县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hj/1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