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这句意气风发的诗作正是王维的《少年行》,像极了少年才盛的王维初到长安闯荡的样子。
王维的出身,据说是名门望族太原王氏或琅琊王氏。王维的母亲也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博陵崔氏。
王维族谱的存留,得益于他当过宰相的弟弟王缙。族谱的记录只上溯到曾祖父,皆为司马之类中下层地方官员。
这恰恰反映了隋唐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那些甚至由魏晋源起的名门世族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他们已经远离政治中心,他们的地位逐渐式微,他们需要面对新王朝那军功赫赫的新贵的崛起,他们还需要迎接以科举考试实现阶层跨越的寒门学子的挑战。
唐代又是很重视出身的,不然李白因为是商人之后,根本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王维从小就天赋异禀,良好的家境,给予王维以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祖父为朝廷乐官、父亲为当地司马、母亲懂佛经善画画,这样的环境氛围,王维诗书画乐俱佳。
九岁的时候,王维的父亲去世,王维和弟弟王缙也曾上街卖字画也补贴家用。
十五岁时,王维拜别母亲,奔赴京城长安。
以王维的卓然才气,势必肩负着父母家族的期待。从此,小镇做题家奔赴更广阔的天地,他将以一己之力进入大唐的政治中心,绽放于这最诱人最华美的盛世舞台。
王维很快在京城过得如鱼得水,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客。
他是怎样惊人的存在啊,擅作诗文,工于草隶,娴于丝竹,颜值爆表,是世所罕见的通才。
据当时记载“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其中,最为岐王眷重。
岐王李范就是杜甫诗“岐王宅里寻常见”那位热爱吟诗作赋、宴饮宾客的富贵王爷。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据传太平公主当年想废李隆基太子位而立李范,李范自知根本不是三哥对手,直接把信息透露给李隆基,姑侄暗战再起风云,太平公主至此谢幕,李范因此立功。
经历过武皇统治的李家子弟对政治的风云激荡无不刻骨铭心,李隆基的弟弟妹妹们或出家,或扮起不问世事的闲人。
王维和风流快活的王爷岐王交往密切,鲜有怒马的少年因此写下不少应制诗:《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舞榭歌台、觥筹交错。
但意气风发的王维终究也有少年心事,他随笔一写,就是那首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年王维十七岁。
这种离愁别绪侵扰不了王维太多心绪,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活色生香、光怪陆离、气象万千的大唐画卷在少年的面前慢慢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