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髻红枫”党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
——新丰县组织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工作纪实
云髻山下的新丰县乡村面貌。伍坚强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报告同时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首要在组织振兴。今年以来,新丰县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导向,积极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从7月开始,结合创建堡垒型、服务型、规范型“三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示范引领乡村振兴》,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成效明显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并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融珠先行、基层治理、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当前农村中心工作的融合作用,打响了“云髻红枫”党建工作品牌,并以此引领乡村振兴。
书记亲自领办找准“发力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该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认真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市委副书记、新丰县委书记陈波带头坚持把党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考核,不断强化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天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意识,真正沉下心来抓主业。
陈波主持召开主题党建座谈会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能平时不抓基层党建。我们要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县委带头,一层带一层,以上率下抓好落实。”在该县庆祝建党96周年的“打基础·强服务·树品牌”座谈会上,陈波这样说。
会后,陈波随即召集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国洪商议,就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将该项工作列为“书记项目”,由其亲自领办,并作出批示,具体由县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
新丰县委组织部召集省直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召开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座谈会
为确保“书记项目”顺利实施,该县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新丰县年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管党治党工作责任制提出明确要求,大幅度增加党建工作考核权重,形成了“党委抓、书记抓、抓书记”,县四套班子齐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在项目实施和品牌打造中,县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陈波亲自谋划指导,组织部门负责主办,各镇(街)党(工)委和有关农村基层党组织具体承办,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共同推进的网格化生动局面。
同时,陈波还主动协调,充分调动省直帮扶单位和东莞东城区各种资源,积极搭建党建共建平台,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陈波在梅坑镇大岭村调研基层党建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注重品牌内涵深挖“吸引物”
万象起生,本以为纲。该县十分注重党建品牌的内涵塑造,不断寻找和深挖党建资源“吸引物”,致力提升项目成效。
县委组织部结合实际,按照“示范带动、规范提高、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起草了《新丰县关于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品牌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在全县7个镇(街)创建13个基层党建示范点。
8月中旬,陈波要求,要跳出本土局限,放眼全国,积极借鉴其他地方先进党建工作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9月中旬,在学习借鉴浙江桐庐、临安、安吉等地党建先进做法后,该县及时对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完善,并因地制宜精准提炼出“书记项目”的党建品牌为“云髻红枫”。
新丰基层党建品牌“云髻红枫”LOGO
“云髻红枫”取名该县是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的故乡,坐拥珠江三角洲最高峰云髻山(主峰海拔.8米),是东江流域重要支流新丰江源头,具有漫山遍野的独特三角红枫。借山高厚重喻指基层组织建设为固本强基之本,借水流不息喻指党建工作是引领各项工作的活力源泉,借枫林茂盛喻指各项事业在党建引领下蒸蒸日上;借枫树喻指党支部,枫叶象征党员,三角红枫既象征正在创建的“三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象征党员干部敢当作为、奋勇争先,凝心聚力为“融珠先行”、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云髻红枫’这个品牌非常切合新丰实际,给我们开展示范点创建工作找到了‘魂’和‘纲’,也启发了我们依托北一支成立地,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叫响香樟精神,把江下村的香樟公园打造成全县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该县遥田镇党委书记黄剑武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说。
在“云髻红枫”党建品牌内涵的指引下,全县13个示范点根据实际,充分挖掘当地历史、红色、姓氏、民俗、饮食、客家等文化资源,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并结合当前农村重点工作,精准提炼和实施“党建+新农村建设”“党建+精准脱贫”“党建+基层治理”“党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建+产业发展”“党建+文化振兴”等模式,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彰显品牌特色,助推乡村振兴。
立足项目实效建立“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依靠制度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在项目实施和打造党建品牌过程中,特别注重制度机制建设,提出了‘七个一’创建要求,积极在机制的建立和制度的执行落地上作出探索,确保示范点党支部两个作用发挥,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带富功能明显增强,‘三型’党支部创建务求实效。”刘国洪如是说。
近半年来,该县建立健全了定期调度、挂点联系、每月一点评、严格督导考核等制度,有力保障了“书记项目”落地生根,确保“云髻红枫”党建品牌深入人心。
A.建立健全定期调度机制
陈波坚持定期带头深入各示范点调研,指导示范点创建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今年国庆节期间,陈波利用值班时间,专程到大岭村、下埔村、江下村等党建示范点调研督导,强调打造党建示范点要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去,以“党建+新农村建设”引领示范村建设,力争全县4个示范村中的示范“两年任务半年完成”。
B.建立健全挂点联系制度
县委组织部建立并完善了部务会成员挂点联系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制度,6名部务会成员全部安排定点联系1~3个示范点,坚持每两周一次,分别深入各自联系点加强督促协调和分类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在创建党建示范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幸亏有组织部的领导经常下来指导。大岭村刚开始推进‘三清三拆’时很难,那时组织部的分管领导一周连续3次下来指导,并给出了组建党小组+村民理事会等指导意见,对我们帮助很大。”梅坑镇副书记潘晋锋告诉记者。
C.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
建立现场观摩暨“每月一点评”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小结、每季一通报,对全县13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推行时间“倒逼机制”,以先进示范影响带动后进。制定年度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工作考核方案,结果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以此促进工作任务落实和品牌打造,提升“云髻红枫”党建品牌创建的速度和质量。
新丰县召开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每月一点评暨现场观摩推进会
积极搭建平台激活“催化剂”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组织实施“书记项目”中,该县正是通过打造“云髻红枫”党建工作品牌,分类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引领乡村振兴。
A.突出一个功能
突出党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紧密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组织开展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培训班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省党代会和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新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使农村党员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马头镇桐木山村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主题党日活动
正如楼下村党员欧汝赠所言:“我们村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党员村容村貌责任岗,让普通党员也参与卫生保洁等工作,大大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了‘新动力’。现在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很开心。”
沙田镇下埔村党员群众义务参与新农村建设
下埔村村民叶最新也说道:“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党委政府将会对农村倾注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我们如果不抓住机遇加油干,很可能会被后代责骂和耻笑,沦为历史的罪人。”
B.发挥两个作用
开展“三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示范点办公场所统一安装党建示范点形象标识牌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标语,不断完善党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沙田镇下埔村党建阵地建设一角
马头镇大陂村党建文化墙
记者在大陂村采访时了解到,开展“三清三拆”中,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勇带头拆除自家废旧泥砖房多平方米,带动党员群众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便无偿拆除危旧泥砖房、废弃猪牛栏和露天厕所平方米,清除竹林平方米,盘活土地多平方米,并建成整洁美丽的大陂后山公园和村文化广场,创造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大陂速度”,成为该县的典范。
沙田镇天中村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召开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动员会
像黄勇一样,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泥砖房、废弃猪牛栏和露天厕所的还有桐木山村支部书记刘志明、营盘村委会主任廖自美;还有冒着烈日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义务到河床捡石头、冒着风雨义务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的下埔村支部书记潘静雯,等等。他们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农村基层树立起一面旗帜。
C.用好三个平台
该县坚持以“三选三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工程,选优培育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秀田村支部书记黄小冰、省党代表营盘村支部书记廖四英、市人大代表下埔村支部书记潘静雯、县优秀党员东瓜坑社区支部书记刘玉青、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带头人大陂村支部书记黄勇等一批“名支书”,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用好村级班子青苗培养工程平台,加大农村后备干部培训力度,分期分批集中培训名村级后备干部,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搭建党小组、村民理事会、社工工作站等村民自治平台,并引导他们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主动参与乡村基层治理,逐渐形成新农村示范村和党建示范点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如东瓜坑社区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服务为重点,通过组建和谐志愿者促进会,成立社工工作站,把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融合推进,积极为多名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主动把乡村振兴融合县城城市提升工作共同推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