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政 治
第一节 中共大席党组织
民国29年()6月,中共地下党员龙景山被派到大席乡任副乡长兼第八短期小学校长,吸收卢云光入党,建立中共新丰支部大席党小组。
年春,张觉、龙景山、龙希先后吸收了罗李、谢锦先、许志明等入党,成立大席党支部。接着又吸收了许岳云、许圣平、罗集成同志入党,随后发展了许怀、黄文、许石火一共九个党员。年5月龙希同志外调后,罗李任支部书记,谢锦先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许岳云任宣传委。年元旦,建立了新河连边区大席乡人民政府,乡长许石火。
建国后的年2月,新丰县进行撤乡建区,大席划归第二区(马头),成立大席村党支部。年5月改称大席乡党支部。年2月,大席与连平县田源合并,成立田席乡党支部。年9月,田席党支部划石背公社党委管辖。
年9月18日,坪塘、寨岭2个大队划新丰县马头公社管辖。
年3月,寨岭,坪塘2个大队从马头公社分出,成立大席林场,随后建成大席林场党支部。
年6月,改大席林场为大席公社,成立大公社党委。至年,全镇有党委1个,党支部12个,党员人,其中男人,女27人。
从大席公社党委成立至年共召开了9次(届)党代会。
—年历任大席(支部)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更迭表
届 时
书记姓名
任职时间
副书记姓名
任职时间
委员姓名
张觉(组长)
.6
龙希(支部书记)
—
谢锦先
.5
罗李(支部书记)
.5—
杨日林
.3
许元光
罗发香
胡克蔡
.4—.10
许继先
.10—
周明接
杨日林
.10—.10
李才亮
麦云青
.10—
第三届委员会(.1—.1)
李才亮
.1—.9
许继先
.1—.1
唐继涛
.9—.1
谭松兴
.1—.11
唐继涛
.3—.9
罗集涛
.11—.1
曾庆维
.11—.1
第四届委员会(.1—.12)
唐继涛
.1—.12
罗集涛
.1—.8
罗发强
曾庆维
.1—.12
许昌钦
余玉科
.6—.12
曾庆维
(兼纪委书记)
胡志行
.8—.12
胡志行
(兼纪委书记)
第五届委员会(.12—.12)
唐继涛
.1—.5
曾庆维
.1—.5
罗发强
曾庆维
.5—.12
胡志行
(兼纪委书记)
.1—.12
嵇春明
许元光
.5—.12
潘秉均
江武佳
.6—.12
潘英建
陈文校
.11—12
第六届委员会(.12—.3)
曾庆维
.2—.9
许元光
.2—.5
潘秉均
陈伟忠
.1—.2
胡志行
(兼纪委书记)
.2—.5
罗发强
罗志洪
.2—
江武佳
(兼纪委书记)
.2—.10
陈植林
陈文校
.2—.4
潘英建
许昌钦
.1—.3
黄新远
.4—.3
李国彬
.8—.3
第七届委员会(.3
罗志洪
.3—.11
李国彬
.3—.11
陈植林
(兼纪委书记)
李国彬
.11
许昌钦
.3—.11
许国强
黄新远
.3—.11
潘英建
曾军
.11—
罗国强
罗国强
.11
赖宏健
李达欧
(兼纪委书记)
—.11
刘光志
(兼纪委书记)
.1
廖自省
第八届委员会(.11
李国彬
.11
曾军
.11—
廖自省
刘光志
(兼纪委书记)
.1—
赖宏建
罗国强
.11—
陈植林
李达欧
.11
许仟妹
周仁锋
罗国强
潘英建
第九届委员会(.12
曾军
—.12
刘光志
—
陈植林
莫北海
.1—
周仁锋
—
廖自省
许仟妹
第二节 清末民国大席的组织机构
大席由于山高皇帝远,加上交通闭塞,鞭长莫及,从清末至民国一直未设官府行政机构,更没有国民党组织,只有族长经管许姓祖尝的田租,统领着对祖宗春秋两祭的事宜。至于大席乡(先称约,民国改乡)的治安秩序管理,则由各姓族老及绅士维持。直至20世纪30—40年代初设立过国民党大席乡。年大席解放前夕,坪山有一支乌合之众的联防队,但很快在东二支二团派来的龙希协助下,由中共大席党组织所带领的民兵“清理”了。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第一节 大席历届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年4月下旬,建立大席乡人民政府。按照年12月政务院颁布的《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组织通则》的规定,乡人民代表会议由乡人民政府召开,一般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年11月大席乡土改结束,12月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建政,成立大席乡人民政府,选举出乡长1人、副乡长及委员若干组成。年《选举法》规定,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年,全县进行普选,大席乡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乡长、副乡长、委员9人。从此,建立了大席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年,宪法确立了乡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并对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职权、代表的活动方式、选举程序、任期等作了具体规定。年,乡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所代替。当时,大席并入田源,称为田席人民公社,公社的权力机关是公社管理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社管委会又改名为公社革命委员会。这种政社合一、党政不分,政权机关与经济组织职能混杂的形式,严重影响了基层的民主建设和政权建设及经济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两项基本国策。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修改宪法的若干决议,取消地方各组革命委员会,恢复并健全公社(镇)人民代表大会。年9月下旬,大席公社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恢复和健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农村实行政社分设,设立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规定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从而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依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从年12月起,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以设副主席一人至二人。主席、副主席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改称大席区公所。年11月,改称大席乡,年11月10日,改为大席镇。期间,先后召开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章 政府机构
第一节 乡镇人民政府
年9月,成立大席乡人民政府。此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的变革,大席乡政府曾分别更名为大席行政村、大席乡、田席乡、大席办事处、大席林场、大席公社、大席区公所、大席乡,至年11月10日,改为大席镇直至年。
历任大席(乡、村、林场、公社、区公所)领导更迭表
乡镇长姓名
任职时间
副乡镇长姓名
任职时间
许石伙
.4—.6
许衍治(副乡长)
.4—
许怀(乡长)
谢锦先(乡长)
.9—.2
许继先(村长)
.2—
许荣石(乡长)
大席林场(.4—.9)
场 长
任职时间
副场长
任职时间
胡克蔡
.4—.5
杨日林
.4—.5
潘福球(兼办公室主任)
.4—.5
公社革委会(.5—.9)
主 任
任职时间
副主任
任职时间
胡克蔡
.5—.9
杨日林
.5—.9
江朝生
.5—.9
刘金云
.5任
大席公社(.10—.11)
主任
任职时间
副主任
任职时间
胡克蔡
续任至.10
杨日林
续任至.10
杨日林
.11—.10
江潮生
许继先
.10任
潘树理
许继先
.3—.10
丘习谋
.10任
大席区公所(.12—.12)
区 长
任职时间
副区长
任职时间
李才亮
.12—.8
李汉强
谭松兴
.8任
林圣软
.7任
唐继涛
.7任
周仁光
.12
大席乡第四届人民政府(.1—.3)
乡 长
任职时间
副乡长
任职时间
谭松兴
.1—.12
唐继涛
.1—.4
周仁光
.1—.4
罗集涛
.4—.3
曾庆维
.4—.3
潘伟科(挂职)
.4—.3
大席乡第五届人民政府(.3—.2)
乡 长
任职时间
副乡长
任职时间
罗集涛
.3—.8
许长仙(女)
.3—.2
曾庆维
.8—.2
周月明
.3—.2
许元光
.3—.8
潘伟科(挂职)
.3—.8(期满)
谢杉水(挂职)
.3—.8(期满)
大席第六届人民政府(.2—.1)
乡 长
任职时间
副乡(镇)长
任职时间
曾庆维
.2—.5
许元光
.2—.4
许元光
.5—.1
周月明
.2—.1
许长仙(女)
.2—.8
嵇春明
.7—.1
大席镇第七届人民政府(.1—.3)
镇 长
任职时间
副镇长
任职时间
许元光
.1—.5
周月明
.1—.8
嵇春明
.8—.2
嵇春明
.1—.8
许小玲
.8—.3
周仁锋
.8—.3
大席镇第八届人民政府
镇 长
任职时间
副镇长
任职时间
李国彬
.3—.1
许小玲
.9—
周仁锋
.9—
大席镇第九届人民政府
镇 长
任职时间
副镇长
任职时间
曾军
.2—.10
许小玲
.1—
刘光志
.4—
周仁峰
.1—.2
许仟妹
.3—
第二节政府内设机构
建国初期的大席乡人民政府,内设机构十分简单,只有分管民政、财粮、文教、公安、通讯等兼职的人员,连乡长、书记等在内才5个人。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上级对口单位的工作需要,才逐步完善、健全内设机构。
“公社化”时,实行党政合一,政府内只有办公室(包括政工人事、档案、秘书、人常工作安排等)、民政室、文教(设文教助理员)、财务室、派出所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委员会取代了一切,下面只管分工负责,但办公室、民政、文化、教育及妇女、共青团工作仍然是有人分管的。
改革开放后,各个内设股室逐渐恢复、健全,甚至越设越多,工作越分越细,造成机构雍肿,人员膨胀。至年机构改革后,镇政府内设机构为:党政办公室(包括组织、宣传、纪检、武装、共青团、妇联、会计统计、出纳、通讯打字、招待、司机、炊事员等)、财经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包括科教文卫、民政)农林水办公室(经营管理)、乡村建设办公室(国土所)、计划生育办公室、财政所、司法所(综治办)、办事处。定编32人,其中行政编制29人,事业编制3人。
年7月,再次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定岗位定编,内设机构为:党政、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农业、计划生育5个办公室及1个财政所,
第四章 群团组织
第一节 农民组织
一、建国前农民组织与活动
大席地处较偏僻,交通不便,至解放战争时期,在大席党组织的直接领导和发动下,建立了农会组织。至年初春,大席各村分别成立农会组织,岭头许唐英被选为大席总农会长,许丙太(烈士)选为岭头农会长。水背村许水妹为农会长,寨下村许昌养为农会长。是年春耕前,许丙太依靠农会,发动群众在岭头村首先发起了农民分田运动。他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采取 “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抽近补远,填平补齐,全面照顾”的方法,敢于顶住富户的威胁,坚决按大多数农会会员分田方案进行,并把一些企图破坏分田的富户揪出辩论,揭露他们阴谋,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为了扩大农会组织,保卫农会活动,还发动青年组成了一支30多人的基干民兵队伍,在大家的拥护下由他任队长。接着,配合中共新丰县委派来的游击部队开进坪山村,开展“大搞”,即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在游击区分田地,分地主浮财(简称“大搞”)。没收了地主周亚仰、周星卿的财物,计稻谷一万斤,大猪6头,衣车一部,缴长短枪10支,契据衣物一大批。枪支武器上交部队,其余由许丙太主持分给了贫苦农民。使农民渡过春荒,又支持了游击队。
二、建国后的农民组织与活动。
年9月,新丰县农民协会成立,设正、副主席各1人,委员数人。大席乡在党组织和乡政府的支持组织下,成立了大席农民协会,农民协会在配合土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至年冬,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全县取消了农民协会机构。年12月,为了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成立了“新丰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新丰县贫协”),直至年成立县农业委员会,领导农村工作,县农会才撤销。
大席于年才成立“大席村贫下中农协会”,年改称“大席林场贫下中农协会”。年广州市召开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大席公社的胡克蔡(公社革委会书记、革委会主任)、罗石明(公社贫协副主任),许长仙(贫协副主任)、周义方(坪山大队民兵营长),当选为代表,出席了广州市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第二节 青年组织
建国前,大席没有建立青年团组织。建国后,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5月,召开县第一次团员代表会议,建立基层团委6个,团支部个,共有团员人。此时,大席乡只设团支部。年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丰县工作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丰县委员会。年12月,新丰与翁源并县,团县委撤销。年11月,恢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丰县委员会。—年,团组织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团组织为“红代会”代替。年1月,恢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丰县委员会机构。
从年至年的17年间,大席由于行政区域变更,以及行政管理上的分分合合,共青团的组织机构一直很不健全,直至年5月才成立团委,下辖1个团总支、8个团支部,团员人。大席团委成立后,共青团工作逐步完善,团组织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组织团员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等活动。尤其是组织青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大席乡团委被韶关市团委、绿委、林业局评为“绿化百里路、营造千亩林”先进团委。在组织团员大搞山区综合开发、脱贫奔康、农房改造等工作也取了优异成绩。年,团委书记许小玲被市团委评为“优秀团干部”称号,年5月,大席团委被团县委授予“先进团委”称号。至年,全镇团总支1个,团支部9个,团员人。
第五章 政 法
第一节 派出所
明、清至民国时期,大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安机构,靠族长和绅士维持地方治安。至民国26年(),才设立马头警察所,负责管辖大席的治安。
建国后,大席成立了乡人民政府,设立兼职公安助理员,后来随着机构改革,公安助理一职自然消失。直至年成立大席公社,才成立派出所,负责管辖地方的治安、和户籍工作。为保一方平安和搞好户籍管理,干警们认真学习《人民警察法》、《刑法》、《刑诉法》、《档案法》,开展创建人民满意警队活动,积极为大席民众排忧解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年,大席派出所被省档案局、省公安厅评为省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年被韶关市公安局评为四级公安派出所。目前,派出所干警4人。派出所历任领导李家叙、江官照、周仁飘、许昌全、余玉科、周小川、陈文校、黄新远、潘树知、温志向、罗春敢。
第二节 司法所
年,大席公社配备1名司法助理员。年10月,区公所成立司法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人员,行政上接受大席区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县司法局领导和指导。当时司法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协办公证、律师业务。年,司法办公室改称司法所,定为股级单位。年,乡镇机构改革,司法所纳入镇编制。年3月29日,县编制委员会印发《新丰县司法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10个镇司法所定为司法局派出机构。当年7月,将大席司法所收编为县司法局派出机构
第六章 民 政
第一节 机构沿革
据资料记载,在民国初期新丰始有管理民政事务职员,但没有专门机构。民国17年(),县国民政府设置调协总务科。民国26年()7月,改称民政科,掌握民政事务,同时各区公所、乡公所配备民政专职干事1名,至此,新丰县有了正式民政机构。民国30年()实施新县制,各乡公所设民政干事和户籍干事各1名,专管民政事务。各保由保长兼职负责管理,此机构设置沿至建国前。
建国后大席乡成立人民政府,由谢锦先任民政助理兼民兵营长。至“公社化”时期,仍设民政助理员1人,负责管理民政事务。“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社还是设民政助理员1人,大队一级民政工作由文书兼办。年11月,设大席区民政办公室,民政助理员主持日常工作。年机构改革,民政办公室划归社会事务办公室。历任民政干部为许小玲、许元生。民政工作肩负“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群众解愁”,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任。
第二节 救 灾
大席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内一片山地,中间一条大席河穿流,除水背村有较多的旱涝保收的水田外,其他村很多都是“望天田”,容易受旱、涝之灾。
据《新丰县民政志》记载,民国36年(),特大洪水。春末夏初,连下大雨,至农历四月二十日,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新丰江沿江两岸,一片汪洋,田地淹没,浸崩房屋数以千计。大席水背村大片良田淹没,80%房屋泡在水中,家禽、家畜、衣物等被水冲走无数。
年9月至翌年5月7日,一连8个月一直未下过透雨,不少山泉、溪涧断流,超过十年一遇的大旱年。
年大席遇到历年罕见的旱灾,受旱面积达80%,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年12月24日,水背村管理区因建电站而干旱减产,政府减免农业税公斤。
年,因受严重干旱灾影响,大席晚造水稻失收面积达亩。
第三节 优抚安置
优抚,“优”是指各种优待,“抚”是指各种抚恤。优抚的对象一般是指军烈属而言。
优抚古今有之,而优抚的形式和待遇不同罢了。拥军优属是我国政府及其领导的人民拥护人民军队,优待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军人家属的简称。
拥军优属有三种:一是节目慰问。建国以来,每逢八月一日建军节、农历新春佳节,县委、县政府和镇委、镇政府专门组织慰问团,带着慰问品、慰问金和慰问信到驻县部队慰问,镇政府组织慰问组上门慰问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在乡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二是国家补贴。补贴有两种:一种是定期定量补贴。即按照不同的对象和条件,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经费,每月向优抚对象发给一定限额的生活补助费,体现党和政府对优抚对象的关怀和照顾。另一种是临时补助。即对优抚对象发生突发性特殊困难时,帮助其渡过难关,实行临时救济性的补助。三是群众优抚。群众优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三种做法。其一是建国初期的帮助代耕优待。其二是“合作化”、“公社化”时期的优待劳动工分。其三是改革开放后的现金优待。
抚恤也有两种:一种是牺牲病故抚恤。即国家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及因公牺牲病故的国家工作人员家属、人民警察家属、参战的民兵家属,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
安置分为四种:
一、复员军人安置。
二、退伍军人安置。
三、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
四、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大席烈士英名表
姓 名
性别
参加革命时间
牺牲时职务
牺牲时间及地点
周文发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4隆街溪西
许元清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昌尧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炳太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排长
.2连平上坪
许八农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石应
男
.7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元池
男
.7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惠安
男
.7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思竻
男
连平县大队战士
.2连平上坪
许烈昌
男
连平县大队战士
.2连平上坪
许予光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淮永
男
东江军分区九团三营战士
.2连平上坪
许元宣
男
中国人民 战士
朝鲜
第四节 革命老区评划与建设
革命老根据地(简称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即年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东开始反革命大屠杀的日子)起至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开展武装斗争,并建立了革命政权的地区和村庄。
年,大席建立了中共地下党小组,组织了30多名抗日常备自卫队,动员了30多名青年参加抗日部队,其中有5名血洒沙场。在乡内周围山坡上和大席河两岸挖了10公里长的战壕;为了防止敌人长驱直入在通向邻县的主要交通要道,破掉了10多处乡内路基。年10月,寨下、岭头、水背、塘尾,坪山元围、黄屋村,被市批准为抗日根据地。年,大席被评划为抗日战争革命老区。年8月25日,经广东民政厅批准,大席为革命老区。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从改善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着力发展经济和文化等事业,结合优抚救济,扶持老区发展生产,改善和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
路通财通,改善交通环境。年,开通了大席至龙街公路;年,大席至连平县梅洞公路建成通车,全程26公里,从此县城经连平至大席公社通班车;年,省拨款30万元重建被洪水冲垮的大席桥,年开通大席至铁帽山矿山公路12公里;年11月,省、市拨款21.4万元,大搞大席全长17公里的地方公路“四改二”工程;至年,大席各村道实现了硬底化。年开始,大席至科罗公路全面动工。
加快水利水电建设。从年冬抓好水背灌区三面光和塘尾实现水利达标后,年冬大席又开展“大禹杯”竞赛活动,加固山塘2个,修筑引水渠道6条长米,改造坡头1个,开排灌水沟23条长2.8公里。年,建成了寨下隧道引水工程,坪山上洞隧道引水工程发挥了作用,至此,大席旱涝保收的水田面积从改革开放前30%,提高到75%。水电建设突飞猛进,年始建成千瓦的塘尾电站,年,投资万元建设县城至大席线路长50公里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大席乡和铁帽山矿山的生产、生活用电。随后,采取多渠道集资,建成了大席电站、石坑、禾石坑等14间电站,成为乡镇的骨干企业。
教育文化、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前,大席虽然有小学4间,教学点2个,中学一间,但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校舍简陋,据年统计,全社危房平方米,有相当部分学生连桌凳也没有。至年,更新维修校舍平方米,新建校舍没有一间。年香港沙田慈善会捐款30万元给坪山建起一座平方米面积的两层教学楼,命名“坪山香港沙田希望学校”后,各中小学校掀起了建教学楼热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全镇有1所完中,6所小学,全面实现了教学楼房化。文化设施得到更新,年在省加快山区文化建设的东风推动下,建起了3层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楼房,形成了新形势下的文化服务中心。大席卫生院经过年以来的“一无三配套”建设,改善了服务环境,年,妇产科通过了市验收达标。目前,开设有化验室、放射室,开设了内、儿、妇产科、防保科,建立了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分设了门诊部和住院部,添置了“50MA”X光机、洗胃机、心电图、妇产科治疗等设备,确保了一方人民的安康。
人民生活逐渐走向富裕。年开展实施《大席镇脱贫奔康总体规划》以来,全镇%村民吃上清洁卫生水,电视覆盖率%,5个村委会建起了5套两层办公楼,%实现了办公楼房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