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龚氏来源
(一)龚氏原出于姬姓。
周武王克商后分封诸侯,其弟叔绣受封于滕,地名龚丘,以地为姓,龚氏肇姓于此。春秋时,龚坚受封晋国大夫,是为龚姓之鼻祖。西汉汉宣帝(公元前73~40年)时,山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县)人龚遂,字少卿,任渤海(今河北沧县)大守,时值饥荒,开荒借粮,奖励农桑,狱讼减少,农民归田,后擢为水衡都尉,亦为龚氏宗族拥戴为始祖。后世把龚遂与黄霸作为“循吏”的代表,称为“龚黄”。龚遂长子龚奇英,汉元帝时任武陵令,礼贤爱民,因居成族,龚氏有“渤海之宗,武陵之族”之谓。随着人口繁衍,其后裔发展到江南广大地区。
(二)龚氏来自共氏。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龚姓,其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汉有龚胜(辞源)。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书记载,龚氏来自共氏,而共氏又有六个来源:
1、出自黄帝之臣共鼓的后代相传黄帝有个大臣叫共鼓,曾与货狐共同制造船,其子孙以共为氏。
2、出自共工之后共工,相传为尧的大臣,试授工师之职,因治水有功,被奉为社神。其后代有一支以“共”为姓氏。
3、出自古共国之后共,亦作恭,为商代诸侯国(在今甘肃泾川县北),因侵犯周,受文王姬昌的讨伐。共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国为姓,就是共氏。
4、出自共伯和之后西周有王室贵族叫姬和,被封于共(今河南辉县),为伯爵,称为共伯和。公元前年,诸侯推举共伯和代行王政,史称“共和行政”,这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国在春秋时被灭后,其子孙以国为姓氏,称共氏。
5、出自春秋时晋献公太子申生之后晋献公(建都于降,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宠姬骊姬,为使亲生子奚齐能当太子,栽赃陷害,使人在太子进献祭祀用的肉中放毒,诬陷申生要害死献公。申生老实厚道,明知陷害,不辩白,也不逃跑,以自杀表示对父王的忠心。申生的弟弟夷吾即位,就是晋惠公,给申生加谥号为“恭君”。古代恭、共二字同音通用,申生的后代以他的谥号为姓氏,也称共氏。
6、出自春秋时郑国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大儿子郑庄公、继承帝位,后来郑武公的小儿子叔段企图夺取政权,被郑庄公打败后,逃到共(今河南辉县),称为共叔段,其后代或以“段”为氏,或以“共叔”为氏,或以“共”为氏。
后来共氏为了避难,改姓隐居,在共字上加“龙”,成为龚姓。《古今姓氏书辩证》“共”姓条云:共氏在春秋、战国、秦时一直存在,改为龚氏很可能是西汉初期共尉之后。
二、迁徙史略
龚氏早期主要繁衍于华北的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及辽宁等省。汉后,则以南方的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为主要繁衍地带。魏晋南北朝时,已成为湖南、湖北一带望族。至唐宋,龚姓大举繁衍称盛于江南广大地区。主要聚居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福建、广东的龚姓宗族大多以南宋孝宗参政龚茂良为始祖。龚茂良四世孙龚庄生四子:长子龚英居荆山,其后代部分迁居安海;次子龚沼居晋光沙堤,有后裔迁居福建安溪;三子龚徙,居福州城内梅枝里。此外,宋徽宗时有工部侍郎龚源,遂昌(今属浙江)人,因官后居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发展为大族。明代以后,部分裔孙移居至上海、广西等地。清乾隆年间始,闽粤龚氏陆续移居广西、台湾,有的迁往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福建龚遂后裔一脉,二十五世龚文忠,明成祖二十一年(年)被盗劫,迁往江西长宁县秦峰双桥堡居住,后移居广东兴宁大坪镇白鸽池村,后裔于明末清初转迁永安(今紫金)。
龚遂后裔一脉,祖居江西抚州临川县,廿二世祖龚宏山长子龚天赋,于明嘉靖年间移居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城,其子龚永新后裔于明末清初南迁广东永安(今紫金)。
三、迁入紫金概况
迁入永安(今紫金)龚氏有两个支脉:一支是本省兴宁县大坪镇白鸽池龚氏子孙,二支是福建省永定县城龚氏子孙。
(一)龚文忠世系
二十五世龚文忠在本省兴宁县大坪镇白鸽池开基,转为一世祖。龚文忠生子龚景传,景传生三子:龚福兴、龚福受、龚福清,称三大房。其中部分子孙于明末清初先后迁入紫金各地,传下廿六世子孙。
1、一房龚福兴支系
十世龚任仁由兴宁大坪镇迁入紫金县柏埔南昌风径上排开基,十一世龚元进建立祠宇,名曰“元进祠”。后裔散居柏埔镇下排、利民学富岭、大鲁刀石坑村及古竹镇圩下。
2、二房龚福受支系
十世龚红运由兴宁大坪镇迁入柏埔大鲁庙角开基。十世龚国球迁入柏埔圩下坝开基,后裔移居该镇新丰田背寨下。十世龚红雨迁入柏埔方湖大岭下开基。十世龚国敬迁入柏埔水背村开基,后裔移居该镇羊坑尾。十世龚宾泰迁入黄塘镇澄田坑社背村开基。十四世龚开茂由柏埔水背迁南昌风径指背坑村开基建立祠宇,名曰“开茂祠”。
3、三房龚福清支系
八世龚应举由兴宁大坪镇迁入义容镇庄子村开基,后裔移居附城衙前白溪小村、黄塘车前九磜村、柏埔南昌塘背沥、围顶村。九世龚良尊迁入柏埔利民墩头村开基建祠。后裔散居柏埔圩下坝村、方湖坑再、东方流金坑、南昌蛇头岌、下庄上排里、格田石古下、大鲁蝉眉岭、企排沥村。十世龚学週迁入柏埔上白田村开基。后裔散居柏埔下白田(建祠)、崩岗背、风径水磜下村。十一世龚文经在下白田建有祠宇,名曰“文经祠”。九世龚良汉迁入柏埔大鲁营下村开基。九世龚卿迁入柏埔大鲁打醮坪村,龚辅迁入园屋坪开基。
八世龚秀乾居兴宁大坪,其孙龚敬宁之子、十一世龚文敏,约年前清朝嘉庆年间,由兴宁大坪迁入今紫金柏埔利民上坝子(现名靛房下)开基。已传至21世。在利民上坝村建立祠堂一座,名曰“文敏祠”,上三下三,座东向西,年久失修。
(二)龚天赋世系
龚天赋长孙,二十五世龚伯荣偕婶刘氏及叔伯兄弟龚伯兴、龚伯成等,于明朝万历年间(约年),由福建永定县东门外兴盛坊中街上片,迁居广东省永安县黄砂乡汤里约(今紫金县九和热水村)开基。
1、龚伯荣支系二十五世,九和热水一世龚伯荣于明末清初,由福建永定迁入今紫金九和热水村上岗建立祠宇。生三子龚应福、龚应麒、龚应麟。三世龚云九于清代移居惠东梁化昌石,龚承九与四世龚荣昌等十二位兄弟返回福建永定居住,四世龚福昌等五位兄弟返迁福建崇安县安居。
2、龚伯兴支系二十五世,九和热水一世龚伯兴于明末清初,由福建永定同兄伯荣、弟伯成同迁入今紫金九和热水永兴围建立祠宇。名曰“久兴祠”。生三子,长子龚应鸾、次子龚应凤、三子龚应鹏。龚应鸾后裔四世龚文源、五世龚德光、龚德昌、龚德松、龚德厚,外迁四川立居。五世龚德彰、龚德华,移居香山县(今中山)马鞭埔。二世龚应凤生二子:龚上龙、龚申龙,移居香山县马鞭埔。龚应鹏生三子:龚祖龙、龚茂龙、龚如龙。长子龚祖龙分居九和热水村老虎坑,传至六世龚宏业、龚希圣等九兄弟俱移居本省高要县。次子龚茂龙居九和热水村永兴围。三子龚如龙在九和热水楼村神埔楼建立祠宇,名曰“成烈祠”。生六子分为六大房,居住热水周边村落子孙约0人。
(1)长房,四世龚景玉,居九和热水永兴围。生二子龚肇锦、龚应锦,传至七世龚兰祥十八位兄弟俱移居本省高要县。
(2)二房,四世龚质玉,居九和热水楼村神埔楼。生三子龚廷瑜、龚廷璋、龚廷璧。五世龚德瑞于清雍正年间(~年),偕子六世龚绍楚迁居九和镇双罗兆禄山,建造支祠,至今已传下十六世。其九世龚兆瑢生八子,在九和双罗罗锦坪建立支祠。六世龚绍烈、七世龚元礼、龚云礼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广西立基。十世龚永馨民国时移居马来西亚吉隆坡。
(3)三房,四世龚胜玉,居住九和热水村永兴围,已传下十四世。七世龚炽祥、八世龚亚昆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广西。九世龚敬铨移居九和圩镇。
(4)四房,四世龚英玉,居住九和热水圩下,已传下十五世。十一世龚耀清于年移居江西泰和县,龚集贤民国时移居澳门。
(5)五房,四世龚美玉,于清乾隆四年(年),由九和热水移居九和五一村安仁塘建立支祠,名曰“积庆堂”。已传下十四世。七世龚上信等,于清乾隆五十四年(年)由九和五一迁回九和热水楼下村神埔楼,十世龚传辉、传禧两人,于清光绪年间迁居海外。
(6)六房,四世龚良玉,居住九和热水村神埔楼,已传下十五世。五世龚云腾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广西苍梧县。五世龚云鹏于清乾隆年间移居广西滕县黄板。
3、龚伯成支系二十五世,九和热水一世龚伯成在热水墩头村小地名龙颈坑建立祠宇。生五子:龚应鸿、龚应鸣、龚应福、龚应麒、龚应麟,已传下十四世。其后裔一支,四世龚朝相、龚朝进、龚朝洪,五世龚永来、龚永发、龚永贵,六世龚喜华,七世龚宜雍、龚宜焕等,先后于清代移居广西梧州苍梧县西罗乡三堡大围。四世龚朝东、龚朝凤、龚朝俊、龚朝楫、龚朝彰移居惠东县梁化铁场,龚朝海移居四川。
四、堂号、祠堂与堂联
(一)堂号
“武陵堂”因二世龚奇英在汉元帝时任武陵令,任内爱民如子,因居成族,有“渤海之宗,武陵之族”之称。龚氏后世子孙皆称祖祠为“武陵堂”。
(二)祠堂、堂联
1、柏埔龚氏元进祠
该祠由十一世龚元进,由兴宁县大坪镇迁入柏埔镇凤径上排,于明末所建。上三下三,砖木结构,约平方米,0年重修。
大门联:
武陵光世泽,渤海振家风。
2、柏埔龚氏开茂祠
该祠由十四世龚开茂,由兴宁县大坪镇迁入柏埔凤径指背坑,于清朝中叶所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砖木结构,约平方米。
大门联:
武陵世泽,渤海家风。
继承武陵衍绪,弘扬渤海流芳。
上堂顶梁联:
渤海著鸿勋,幸先人,忠报国,孝传家,世德相承,荫到孙枝绵亦叶;
神光恢骏业,愿后裔,守礼门,由义路,书香勿替,克成祖武壮亚洲。
3、柏埔龚氏文经祠
该祠由十一世龚文经,由兴宁大坪镇迁入柏埔下白田村立基,于明末所建。0年重修,砖瓦结构,约平方米。
门联:
武陵世泽,渤海家风。
4、九和热水龚氏久兴祠
该祠由龚伯兴由闽入粤,于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先后于清同治年间至年四次重修。屋形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砖瓦结构,约多平方米。
大门联
渤海源流远,武陵世泽长。
上堂顶梁联:
垂统仰前徽,想前贤,绩著金楼,功宣画戟,卖刀剑,买牛犊,易荆棘,课桑麻,有烈有光,应高千秋俎豆;
发祥期后裔,愿后哲,谋宏燕翼,业振鸿图,根性分,为勋猷,本诗书,成经济,克绳克继,永流万载冠裳。
5、九和热水龚氏成烈祠
该祠由九和热水三世龚如龙,于清康熙年间所建,民国及年二度重修。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砖瓦结构,约平方米。
上堂顶梁联:
画戟著鸿猷,想先人,为国为民,易刀剑,务桑麻,偃武修文荣甲第;
金楼宏骏业,期后裔,作忠作孝,本诗书,成经济,搴芹折桂耀壬林。
6、九和热水墩头龚伯成祠
该祠由龚伯成由闽入粤,于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年重修。为上三下三两头横屋,砖瓦结构,平方米。
上堂顶梁联:
溯世系由闽汀,肇基东土,源远流长,庆衍三房开骏业;
念乔迁于永邑,支派西江,前承后启,统期两粤振鸿猷。
7、九和五一村龚美玉祠
该祠位于五一村安仁塘坳下村,由热水四世、五房龚美玉于清中叶创建。名曰“积庆堂”。上下三间,约平方米。
上堂顶梁联:
稽前人,自闽定而迁粤永,卜宅国忠,久兴户号,想当年,作旧全凭先哲,勤劳光渤海;
思近祖,由埔楼以徙安仁,建祠坳下,积庆堂名,及此日,更新是在后贤,竭力炳武陵。
来源:河源大搜索
欢迎广大宗亲投递稿件,
小编(电话)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中华龚氏论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