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乡林知硕果
医卫展年报新丰
为战疫助力|为祖国加油|为健康负责
年7月28、29日,由数学学院刘一铭、张晔;化学化工学院陈思羽、马梦瑶、李育瑶;外国语学院刘芷琳、张洪嫡组成的辽宁师范大学“承担新时代青年使命,聚力传播乡村医疗知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沈阳市辽中区的六间房镇、朱家房镇和于家房镇等地展开。
实践队以线上调研+线下走访的形式,开展了对乡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与乡村医卫振兴的实践调研。实践队以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扎实推进德育、劳育教育,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大课,确保乡村振兴和创新思政工作“双丰收”,家国情怀和个人成长“同频率”。
志愿在行
走进基层,走进乡村
探寻医卫一线
实践团队走进辽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氏针灸”的中医诊所,六间房镇的乡村药店,于家房镇乡村卫生院开展了实践调研活动。
(图为宽敞明亮的乡村药店)
乡村医疗振兴,靠的是基层中的基层,也就是这些乡村药店,它医院的医疗压力,而且为老百姓看病买药提供了便利,更是在不断推进着乡村医疗卫生知识水平的进步。
实践在理
走向生活,走近领导
寻访实情真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团队走近百姓,向他们了解他们自身对医疗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农村的居民以及于家房镇卫生院的院长。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农村居民)
(图为实践团在采访于家房镇卫生院院长)
实践队员们离开时,院长拍着他们的肩膀,而后挥手告别。乡村振兴,需要的是无数怀揣着梦想的人投入乡村建设,为乡村谋发展,为农民谋福利。走进百姓生活,走进从业者身边,才能得知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农村风貌。
温暖在心
弯腰奉献,携手抗疫
同感公益之情
大同之爱,以身及公,以行在亲,以心下于人。不给基层添乱,是实践队的原则和底线;给基层添彩,是实践队的追求和目标。
图片故事:实践队员们在卫生院采访时,看到许多老人看着疫苗接种的告示发呆,实践队员们看到后上前询问,得知她们的受教育程度低,有些通知她们读起来不那么轻松。实践队员们耐心地给她们解读上面的要点:“奶奶您看,上边说了,疫苗接种的地方一天不能碰水,您扎完针以后就先别洗澡啥的,等过两天再洗。还有上面说一周之内不能饮酒吃辛辣食物,您就告诉您家里人,打疫苗这一周就先别喝酒了。”老人们频频点头。
图片故事:在路途中,我们遇到了六间房镇的外来车辆劝返点。太阳火热,就算是坐在大遮阳伞下,也挡不住从四面八方来的热气。劝返点的工作人员就这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队员们也上前去指引扫码测温,为疫情一线助力。一位工作人员对实践队员们说:“我其实也是志愿者,我们这就是疫情防控的一线,在保障我们自己的健康后,无论如何都要站好自己的岗。”
弯下腰,是奉献,是尊重,是无私。低下头,是踏实,是坚守,是坚持。怀着一颗温暖的公益之心,坚守在需要自己的岗位之上,在一线,在基层,能温暖更多人的心。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温暖的公益之心,会温暖另一颗心,让更多的人投身公益,投身社会基层,从而让这快速发展的社会填一抹温情。
图文编辑:白婧怡
文字来源:刘一铭
图片来源:张晔刘一铭
责任编辑:叶逸伟
图文审核:宋芸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