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是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为拓宽村民致富路
新丰县马头镇
立足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
因地制宜引入企业
在当地福水村建立乡村振兴车间
将竹资源禀赋优势
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近日,记者走进福水村的乡村振兴车间,看到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村民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搬运竹条,进行破竹、切片、磨尖、烘晒、包装等工序,将竹料加工成筷子、竹签、刀、叉、勺等产品。车间机器声渐次响起,奏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
据了解,福水村乡村振兴车间的厂房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主要采用新型智能全自动设备生产一次性竹制品,目前产品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颇受消费者喜爱。
该车间现吸纳了6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在生产线上作业的村民表示,这些竹加工机械的操作技术难度不大,简单培训后他们就可以上岗,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从广州返乡工作1年多的陈贤智告诉记者,乡村振兴车间让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安排,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马头镇福水村乡村振兴车间工作人员陈贤智:在照顾家庭方面,实现家门口就业能提供外出就业所不能给予的方便,收入方面每个月有四、五千元。乡村振兴车间负责人表示,去年新增的竹制品激光切割机,具有较强的成型灵活性,可以满足更多用户对刀、叉、勺等造型的个性化需求。在“以竹代塑”理念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时代风潮下,他们觉得竹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马头镇福水村乡村振兴车间负责人徐原磊哲:
我们正在扩产,把竹制刀叉勺的设备再更新升级,之后还能再吸纳多人就业。现在年销售额大约是万元,市场需求扩大后,我们销售额也会更多。
促进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的有效途径。新丰县依托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加大力度打造乡村振兴车间,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促进了乡村实体产业的发展。
新丰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潘杵汝:
全县现有乡村振兴车间12家,主要采用“公司+车间+农户”经营模式,业务类型涵盖电子产品加工制造、手工艺品制作、农副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共吸纳人就近就业,带动就业人口人均月增收至少2千元,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有力推动新丰县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秀美新丰客户端
记者:罗林涛徐俊佳
编辑:龙思婷黄梓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