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小吃是杭州本地人喜欢的饮食店。是的,它依然可以用“饮食店”这个已经成为历史的名称来形容。数十年不变的虾肉馄饨、牛肉粉丝、小笼包、喉口馒头、特味大包、菜包、鸡粒包、洋糖糕、麻球。总店一楼卖包子、二楼堂食,分店则大都面积狭小,挤挤挨挨。上、班途中,到新丰买上几个特味大包作为一家人的早餐,是很多杭州人的习惯。退休的大爷大妈更是把到新丰吃碗馄饨,当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前两年,有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外地顾客投诉2块钱一只的鸡粒包里没有鸡粒,他家的发言人出来解释,大家才知道新丰小吃已经是新三版上市企业了。说实话,2块钱一只的鸡粒包里面还是有鸡肉丁的,只是数量没有那位顾客想象的那么多罢了。老杭州大都哈哈一笑,这人不免太过顶真,居然嫌弃鸡肉离面皮儿的距离太远。外地人还有一点不知道的是喉口馒头和小笼包的区别。喉口馒头其实就是全国铺天盖地的“杭州小笼包”,外地的杭州小笼包店其实并不是杭州人开的,包子的面皮是发面的,面皮是松软的,所以肉和汤汁没有小笼包那么多,味道比较清爽。杭州人说的小笼包,是死面的,皮子特别簿,包了肉皮冻,要比喉口馒头油大。想吃喧软的面皮就挑喉口馒头,喜欢Q弹面皮和汤汁的就吃小笼包。今年基本上都是在家里解决早餐,还没有光顾过新丰小吃呢。今天早上去吃了一碗馄饨和一只菜包。客人比以前还是减少了许多,门口卖大包的地方,一人发货,一人收款,显得井井有条。环境卫生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塑料托盘洗刷得干干净净,抹得锃亮,再也不用担心拿了一手的油。店堂里也没有了等着吃剩菜的流浪者。感觉都有点不适应了。馄饨和馒头的味道依旧没有变。馄饨皮子下了比较重的碱,所以颜色是黄色的。煮馄饨的地方照样叠起两层蓝花碗,里面放着虾皮、紫菜、葱花,老师傅拿起装着盐和味精的大碗,用手指头“唰、唰、唰”一路洒过去,潇洒豪迈的国营店老派头。这种馄饨吃起来比较有筋骨,和那种秀气飘忽的小馄饨风格两样的,个头又比湖州大馄饨要小一眼,让你的胃还有吃一个大馒头的空间。吃到一半,另一桌的大伯吃好站起来走,手里厢居然拎了一只中号的菜篮儿,还故意晃得老高。要知道最近的菜场,还有一站多路远呢,他这是有点行为艺术的意思。无论是骑车,还是坐公交,菜篮儿总归不如塑料袋来的方便,这位大叔也算是有型格之人了。是展现一种怀旧的情怀?是表达自己环保的态度?或者他只是想保留这个别具一格的习惯,让乏味的生活有一点与众不同?一楼卖炸物的窗口,顾客比馒头那边要少很多,只有两个做环卫的大姐在买鸡粒包。鸡粒包比特味大包便宜,经过高温油炸,吃起来是比较顶饱的。她俩的选择理由就比较清晰了,物美价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ly/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