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龙皇公出行是梅坑镇的梅坑、梅西、梅南、梅中、梅东、张田等村一带村民的传统民间习俗活动,是韶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
摄影:晨曦
相传在清朝的道光年间,梅坑一带水灾频发,天花、瘟疫等疾病肆虐,民不聊生。这时在梅坑圩街头的一棵树上有一只小鸟,一连三天叫得十分凄厉,人们非常好奇地在树下议论着。恰在这时走来一位清瘦和善的游僧,他对众人说:“这是一位从湖南单竹坑来的龙皇,他想帮你们消灾除难。只要你们建起一间龙皇庙,并于农历五月初一至三日举行龙皇出行活动,就可以驱邪除魔,风调雨顺,健康长寿。”正当人们议论纷纷、交头接耳时,游僧不见了踪影。人们认为这位游僧就是观音菩萨化身,前来点化村民的。
摄影:晨曦
于是,村民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不出数月,在梅坑圩背后山三棵松旁建起一间龙皇庙,并如期举行龙皇公出行活动。此后,梅坑沿河两岸一带果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健康延寿。清咸丰元年(年),为了方便群众拜祭,将龙皇庙迁到梅东村暗径梅坑河旁。该庙坐东向西,为二进院落式布局,砖石砌筑,面积多平方米。正面设三门出入,正门额刻“龙皇庙”石匾,两旁配有石雕图案,门旁有“施雨行云恩孚庶物,参天赞地德佑生民”的对联。
摄影:晨曦
年12月25日傍晚,日军一个师团三千多人首次进犯梅坑,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教导团一千二百多人,在团长谢义、副团长陈×的率领下奉命到梅坑实行阻击,结果在梅坑李家村发生遭遇战,教导团凭借梅坑河在石屎桥北端用两挺机关枪封锁路口,日军伤亡数十人。后来日军发现河水不深,强行渡河进攻,教导团只好撤到龙皇庙背后山继续设防阻击。第二天早上九时左右,日军三架飞机轮番对龙皇庙后山进行狂轰滥炸,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对教导团阵地发起疯狂的进攻,教导团在敌众我寡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的情势下,只好边打边撤,退到张田高明镇占据山岭继续进行顽强阻击,直至下午五时才向玉树下一带转移撤退。此役打死伤日军数百人,教导团阵亡营长1人、连长3人,学员多人,受伤数百人。事后,该团将抗日阵亡官兵尸体集中在张田猪屎岭埋葬,建立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一座。
摄影:晨曦
日军占领梅坑、张田一带后,大肆实行“三光”政策,一把火连龙皇庙也烧了。年,乡民集资重修龙皇庙。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龙皇庙正殿的神像及物体全部被毁。直至改革开放后的年,乡民才重新集资全面修复龙皇庙,并于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三日,恢复举行龙皇公出行活动。
摄影:晨曦
在丰城街道横江村,还有一个关于龙婆庙的传说。相传龙皇公在梅坑建庙设坛后,龙婆一直在寻找龙皇的下落,直至清末才找到龙皇居所,夫妻双双才得以团聚。但不久龙婆又发现龙皇庙没有自己的牌位,而且龙皇比较自私,只顾梅坑一带村民的安危,不管梅坑河下游群众的疾苦,于是产生了另立庙坛的想法。民国年间的农历五月初一日,龙婆乘龙皇出行之机,装作溺水农妇任水漂流,被横江村一位打鱼的好心人救起。当地村民得知溺水农妇是龙婆后,众人集资在村的河旁给她盖起一间龙婆庙,并规定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为恭迎龙婆日,举行祭拜活动。
摄影:晨曦
龙皇公出行仪式:出行前一天,村民要为龙皇等诸位神像沐浴(到河边用水洗干净)更衣(换上新的衣服)。出行时间: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日上午九时。出行时间地点安排:第一天由龙皇庙出发,经过梅坑新、老街,到梅西、梅南过夜;第二天由梅南出发,经过高福场、梅坑李家村、谭屋村、罗屋村,到梅中村过夜;第三天由梅中村出发,经过梅东村,上、下张田村,回坛龙皇庙。龙皇出行到每个村,各村要在村口设立“码头”,两旁摆上花托和供品,族中长老带领众人拜祭,并舞狮迎接,走时燃放鞭炮送行。安排到该村过夜,该村要负责招待食宿,有条件的还请戏班演戏,经费由祖偿和捐款分担。出行顺序:“铁将军”旗幡在前开路,两旁举“回避”、“肃静”木牌,两面头锣,一面龙旗,一人扛“龙船”在后(船上依次站列梢公、龙皇、盘古、垌主、城皇、禾花仙子、梢婆等7位神像),侧旁一人撑罗伞,后面紧跟的是拿两把玉葵扇、两块龙凤牌、两个宝葫芦、两面照妖镜、两只铁瓜锤、两块竹简,上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个发粮人,以及八音、举各色彩旗等数十人。
龙皇公出行历史悠久,场面壮观,影响深远,独具地方特色,对客俗文化、休闲娱乐及旅游开发等,都具有重要研究和参考价值。
1
摄影大奖等你来拿〖文化资讯〗新丰县“家”文化主题摄影大赛开赛啦
文话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