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韶关追风逐日发展新能源

<

丨全文字,阅读需要9分钟

初夏时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海拔米至米的山峦之上,数十台“大风车”矗立山巅,银白色的叶片随风周而复始转动,与起伏的黛色群山勾勒出别样的风光图。

乳源大布风电场。

当前,韶关正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系统性社会变革和“东数西算”国家重点工程实施的重大机遇,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为契机,科学有序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产业,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奋力走出一条风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用活资源禀赋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过半

作为广东主要的电源基地之一,近年来,韶关用活资源禀赋,新能源消纳能力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不断增加。截至年底,韶关地区发电装机容量.69万千瓦。其中,火电万千瓦,水电.45万千瓦,生物质电38.9万千瓦,风电51.79万千瓦,光电82.9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装机容量为30.9万千瓦,余热发电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52.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共计规划陆上发电项目59个,规划装机容量.69万千瓦,其中,已纳入全省规划项目40个,装机容量.29万千瓦;新增待纳入全省规划项目19个,装机容量.4万千瓦。

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韶关属中亚热带温润型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风能资源较为丰富,80米高年平均风速约为5.5-6.5米/秒,其中南雄市、新丰县年平均风速在7米/秒左右。

乳源大布风电场是韶关市首批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目前已建成一期、二期项目共计69台风力发电机组,分别于年、年并网发电。

而位于南雄东北侧的犁牛坪风电场,在开发风力能源方面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年的6月开始安装首台风机,目前一共安装有70台。

南雄犁牛坪风电场。

根据《广东省陆上风电发展规划(-)》,全省规划布局建设风电场址个,总装机容量约万千瓦,其中韶关共有40个项目列入规划,总装机容量为.29万千瓦。目前,我市已建设新丰金竹风电场、南雄犁牛坪风电场(一期、二期)、乳源大布风电场等9个项目,装机规模57万千瓦,含在建的韶关翁源周陂风电项目,装机规模4.97万千瓦,预计年内投产运营。

太阳能资源富集建成光伏发电项目个

走进武江区龙归镇后坪村,漫山遍野的光伏板错落有致排布开,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这些是广州发展韶关武江80MW光伏项目带来的影响。

占地面积达多亩的武江光伏电站于年12月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万吨、二氧化硫约吨、烟尘约2.8万吨。

我市的太阳能资源富集,近30年年均总辐射达到兆焦/平方米,折合太阳能年发电小时数达小时,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开发的空间资源较为充足。目前,全市共筛选出可用于光伏发电的地块面积共33万亩,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潜力达万千瓦以上。

目前,武江区、始兴县和南雄市已被国家能源局列为试点县。

截至年12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光伏发电项目个(含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89万千瓦。

产业基础良好

有力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

走进韶钢小镇,你会发现在车棚和办公楼顶出现了一排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面板,源源不断地为厂区输送着绿色能源。这是韶钢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而建设的韶钢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除小镇外,园区内特棒、新一电站等13个区域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均已完成,预计今年光伏发电量超过万千瓦时,减碳量达1.05万吨。“十四五”期间,韶钢将建成总规模达54.2兆瓦的光伏绿色能源。

韶关是广东省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基础零部件基地和配套基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正抢抓“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全市现有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上百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1个,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约5.4%,比省下达我市年度目标任务低2.2%;能耗总量为.11万吨标煤,比年新增34.11万吨标煤,低于省下达我市年度能耗总量新增目标的58万吨标煤,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目前,我市已连续3年顺利完成该目标任务。

“链”上发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在“两高”产业做减法的同时,我市不断在新能源产业上做加法,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创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加速推动韶关新能源装备技术、产业链协同发展。年,我市先后引进三峡新能源集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新能源龙头企业,推动总投资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近日,记者在乳源三峡能源风机塔筒、光伏支架综合制造基地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平整土地。该基地占地89亩,总投资约2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创造税收万元,提供超个就业岗位。

而位于华南装备园的明阳韶关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繁忙景象。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亩,总投资约11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截至目前,整体项目施工图设计已完成,项目设备安装及调试计划在今年11月底完成,12月开始试生产。

年,我市规划了用地面积达亩的碳中和装备产业园,主要引进光伏产业链、风电产业链和储能产业链等制造业。规划到年,碳中和装备产业园落地建设10个制造产业项目,目前已有4个项目落地,总投资13亿元,包括明阳异质结光伏组件厂、明阳风机总装厂、三峡光伏支架厂、三峡塔筒厂。

与此同时,我市与三峡、明阳等企业共同组建了规模达3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基金目前已到位2.2亿元,正进一步撬动金融资金,基金支持的首个项目已签订落地协议。

此外,我市将光伏发电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年,建成仁化董塘土壤修复与15万千瓦光伏发电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3亩,直接受益人口4.78万人,带动仁化县户贫困农户平均增收0元,形成了“土壤修复+光伏发电+脱贫增收”的经验做法。

仁化董塘镇光伏发电项目。

“绿电”保障赋能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韶关资源禀赋、效益优势明显吸引了全国新能源产业企业的目光。“双碳”背景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绿色电力需求,到“十四五”期末,数据集群预计增加负荷万千瓦、用电量亿千瓦时/年,需匹配新能源绿色电力装机万千瓦,为韶关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我市与广东电网共同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电力送出需求的配套电网将日益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光伏电力消纳保障。

据介绍,韶关年供用电量突破亿千瓦时,年供用电量达亿千瓦时,随着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届时我市供用电量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韶关供电局计划发展部负责人介绍,韶关正规划建设2座千伏变电站、5座千伏变电站,其中2座千伏变电站建设已进入前期工作阶段,争取明年投运1座。同时,将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产业用电采取全容量备用供电,在电力管道管廊、供电电压等级、供电形式方面结合园区规划、客户用电需求综合加以考虑。

此外,记者了解到,虽然韶关的风电、光伏新能源开发具有一定优势,但风光新能源具有不稳定性等特点。针对这一问题,韶关供电局市场营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站等实现更好调节。

当下,我市全域风光电开发尚未全面铺开。对此,我市发改等部门正加紧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具体而言,进一步摸清市域风、光资源禀赋,加快重点风、光伏发电站开发建设,充分利用石漠化区域拓展我市新能源开发潜力,大力推进调节性电源建设。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项目建设,即实施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利用风电、光伏发电与已有常规电源灵活性改造后“打捆”送出,实现多能互补。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

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

已建立新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

同步规划、同步审批

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的协同机制

相关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原标题:《深读|韶关:追“风”逐“日”发展新能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mj/14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