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粤北山区透着一丝萧瑟,而在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的大陂村,漫步在村里的景观大道,错落有致、干净素雅的村容村貌让人仿佛身置于度假区,处处感受到生机盎然和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脏乱差”再也不是大陂村的代名词。近两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和当地政府在大陂村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为目标,党员示范,村民效仿,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文化工程、清洁工程、旅游工程和厕所革命等,无不随着“党员先行”顺利推进,这为村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陂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
“党建+三清三拆三整治”
村民主动拆除废弃猪牛栏
大陂村位于九连山山脉谷地,一条鲁古河穿村而过。“生态鲁古、大陂峡谷、果香满园”,村口绘就的山水画中的12个字,浓缩了大陂村所拥有的优质自然资源。
由于此前交通不便,村民欠缺增收手段等原因,大陂村被列入省定贫困村,村民没钱盖房,村庄凌乱而破败。而随着广东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的进驻,两年间,村容村貌在村民身边发生了悄然而巨大的变化。
乡间小道虽然曲折蜿蜒,但干净而素雅,“风铃大道”“大陂白”荷塘,每几步就可以看到一处景观。站在村公共服务站旁的下洞休闲小公园,大陂村党支部书记黄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眼前集花圃、卵石路、休闲桌椅为一体的小公园,原来是一片旧泥砖房和猪栏,村民从这儿经过时,无不掩鼻。“之所以变化这么大,得益于村党支部推动下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
据了解,今年7月份,大陂村两委完成换届,村党支部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村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在前,组织村民共商村庄规划方案。
村民黄竻雅家的两个废弃猪栏就在小公园附近,当初村里要求他们拆除时,他的妻子死活不同意。“村子多次召集我们开会讨论,村里的党员每天晚上来我家做工作,告诉我们拆掉之后环境会变得更好。”看到村里的党员带头,黄竻雅妻子松了口,更多的村民主动拆除了自家废弃的猪牛栏、露天茅厕等。
“党员示范,更能赢得村民支持,让村民效仿。”黄勇说。据了解,“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平整盘活了3万多平米的土地,为大陂村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基础。
“党建+产业扶贫”
党员时时追踪贫困户生产情况
根据贫困户的意愿,政府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包括鸡苗、牛苗、猪苗)发放给贫困户养殖,并给予部分专项资金给贫困户,购买相应饲料,不定期回访贫困户的养殖情况。
大陂村位于山间河谷,村民散居在山地和谷底,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人,有的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半山。种养业是当地一直以来的传统产业,由于缺少技术,缺乏销售渠道,不少贫困户不了解市场行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寻找增收门路。
驻村干部和村党员干部谋划后,结合各户实际情况,以精准贫困户的发展意愿为前提,鼓励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制定“一户一策”。马头镇镇长谭展如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全镇新时期精准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主要是以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为主,政府加以引导为辅,根据贫困户的意愿,政府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包括鸡苗、牛苗、猪苗)发放给贫困户养殖,并给予部分专项资金给贫困户,购买相应饲料,不定期回访贫困户的养殖情况。“其中在几个村试行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时时追踪贫困户生产情况,还有他们的思想动态。”谭展如说。
黄勇介绍,大陂村党员共计56人,三个自然村各设一支党小组,每一位党员对口帮助所在自然村的一户贫困户,党员需经常走进贫困户家里聊聊家常,“例如在劳动生产中遇到什么困难,思想上有什么困惑,我们都要及时掌握,并尽量帮他们解决。”
65岁的贫困户黄春兰一家,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每月多元的医药费让他不堪重压。针对黄春兰以前有养牛的经验,且增收脱贫的意愿强烈,在驻村干部和结对党员的帮助下,他饲养了3头母牛和20多只母鸡,预计明年将有约一万五千元的收入。
据介绍,省市扶贫专项资金投入32.8万元,在大陂村用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用于养牛、养蜂等自主发展项目。年该村脱贫27人,今年预计脱贫78人。
“党建+乡村旅游”
民间艺术家授技带动村民致富
“天然氧吧”“客家老屋文化”“小天池风光”“水库峡谷风光”如果这幅《徒步路线图》不是挂在大陂农庄,很难相信这些景点全集中在一个山区小村里。在大陂村,藏在山间的绿水青山,真的实现了向金山银行的蜕变。
近年来,大陂村党支部以“党建+乡村旅游”多元化模式为指引,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大陂村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饮食、民宿、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山庄,打造“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为特色的乡土风情游。
目前,旅游产业颇具规模,每到周末,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的车辆络绎不绝驶进村子,摘果、钓鱼、爬山,游客玩得不亦乐乎。
在谭展如看来,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资金,又吸引外地务工青年返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顾家,两不误。”
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第一产业,大陂村多亩耕地正处于休耕期,但这些土地并没有闲置,而是种上了龙须菜,作为体验田园风情让游客采摘,每亩纯利润可达元。
村里的根雕、石雕手艺人黄活用是镇上出了名的“民间艺术家”,从事雕刻技艺三十年,年收入已达20多万元。对于村民前来求教,他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予人,目前在村里“收徒”十余人。“技艺单传子孙已经是老黄历了,我希望用我的手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最近,黄活用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1月28日,省委书记李希赴大陂村考察调研时,要求驻村干部带着感情为群众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村民黄活用带动乡亲从事石雕根雕行业脱贫致富,李希对他和乡亲们通过手艺增收致富给予了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xwb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