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走进新丰县,令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它的青山绿水,而这一切,离不开该县近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的“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作为省级重点林业县,新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自然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宜人,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该县于去年被纳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自此,也更加坚定了该县一直以来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狠抓“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项目建设,使全县的优质农产品日益丰富。
通过数年时间的精心打磨,该县当前的精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那么,该县是如何把生产基地变成增效增值的高地?如何协助千千万万小农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如何引领传统农业踏上现代农业的路途?春耕时节,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下田头、入大棚、访农家,从绿园田畴间真切感受了新丰县精品农业发展的五彩斑斓,也见证了该县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探索创新和鲜活实践。
新丰县沙田镇霸王花种植基地。潘晓华摄于年4月
新丰县黄磜镇美少女西瓜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1
市场引导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分散的小农经济,单打独斗,优质也难以高效,无法适应大市场的挑战。必须结成伙、抱成团。”在新丰县采访时,该县农业局局长莫北海如是说。
为了摆脱这种小农经营的模式,近年来,新丰县积极在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下功夫”。新丰根据其资源情况,大力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主攻珠三角大市场,努力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市场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在清晰的县域经济定位下,位于县城北部的黄磜镇就依托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变不利为有利,努力打造现代高山生态农业园。
在该镇采访时,其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黄磜镇以“两瓜”、“两茶”、“两花”为发展战略,截至目前,高山茶种植规模近亩,油茶种植面积有亩;佛手瓜种植面积发展至亩;美少女西瓜的种植面积有近亩;花卉种植面积多亩。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已经带动了0农户致富,创造了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也使得此前一直以贫困著称的黄磜镇开始富有起来。”该负责人称。
黄磜镇高山生态农业园的发展壮大是新丰县打造精品农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县一直深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并经过有意识的打造,涌现出了不少“品牌”农产品。
其中,黄磜镇佛手瓜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性公共品牌称号;马头镇盛产的“少丰牌”菜心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黄磜镇茶洞村的青心乌龙茶和金萱乌龙茶分别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和优质奖、红茶荣获“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特等金奖,绿之美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美少女西瓜荣获“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称号;佛手瓜、奶白菜、尖椒等获得中国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称号,沙田镇的“霸王花”和沙糖桔深得休闲旅游者的青睐。沙田镇、遥田镇种植的凉粉草直销“加多宝”和“王老吉”两家品牌企业。
接下来,该县还将出台《新丰县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促进全县蔬菜、瓜果、茶叶、花卉、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品质、品种、品牌工程,积极引进名特优农产品,加强“三品”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做强做优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
毋庸置疑,新丰县利用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强化政策措施,使得其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好路子”。
(↑拉动可看全文)
新丰县广鸿联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深加工的农产品进行包装。
许张龙摄于年4月
2
助农增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新丰县通过落实强农惠农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培育壮大规模,加快产业化进程。
位于该县沙田镇天中村的霸王花种植基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是一家成立于年的“老”农业基地,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当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该基地时,就被眼前成片壮观的绿色海洋所震撼,由于还没到结花的季节,所以田地是一片碧绿。
“我们这个基地主要是种植霸王花和种苗培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基地面积有多亩,有社员户的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负责人潘秋论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合作社+农户+基地”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现在已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霸王花多亩,按照现在的收益,每年这些村民平均每户能增收多元,真正让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
随着霸王花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该基地目前也建起了1多平方米的厂房,进行霸王花深加工,以增加其效益。“以前霸王花只能新鲜摘新鲜卖,来不及晒干、烂掉的只能扔掉,经常入不敷出。现在我们的厂房不仅有冷库保存,还有烘干机直接加工成花干,销往各地。”潘秋论笑着说,这两年来,他们的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纯利润也接近百万元。
无独有偶,同样是成立于年的新丰县广鸿联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苦瓜、花生、包心芥菜等农产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电商平台的搭建,现在该合作社的产品已经可直接销往国内各个地区,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尤其是我们生产的梅菜、梅菜干在珠三角市场销售十分火热,常常是供不应求。”该合作社负责人潘美容告诉记者,为了扩大产量,她近年来一直积极号召周边村民种植合作社所需要的农产品,并进行统一收购,有效带动了村民的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舞活农户、基地、市场一条龙,该合作社还设置了农民田间学校,购置了一批培训设备,聘请农业局农艺师进行授课,不定期培训本县有意向种植的农户及附近种植户。
潘美容告诉记者,他们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如包心芥菜、黄秋葵、玉米,向培训村民讲授无公害安全标准栽培技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蔬菜及蔬菜的品种选择、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禁用农药的品名、采收的注意事项。“通过培训,农民种菜的品质明显有所提升,也为我们合作社打造优质产品提供了保障。”
在新丰县,像这样已经初具规模的农业合作社还有很多,而该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也势头迅猛,新大康弘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喜事顺绿色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顺发猪场等一座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迅速,规模初具。
目前,该县共有农业企业59家,其中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29家,市级以上示范社12家,省级以上示范社8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全县共有家庭农场33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县特色产业发展正式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拉动可看全文)
游客在新丰县双良村万亩优质果林场采摘水果。
罗志华摄于年11月
3
立足生态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
“全县有林地面积15.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这是记者在新丰县相关部门采访时所看到的一组数据,虽然深感惊讶,然而却是千真万确。
据了解,新丰被誉为“广东的香格里拉”,是珠三角市民心目中最好的“天然氧吧”。随着大广高速的贯通,新丰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成为粤北山区对接珠三角前沿,如此明显的生态和区位优势,为该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在交通方便了,仅春节期间,我们果园就接待了数万游客,一年下来,平均有10多万人前来游玩、采摘果实。”近日,记者来到距离新丰县城4公里的双良村万亩优质果林场采访时,其负责人黄文玉介绍,现在的游客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也为他们进一步扩大规模提振了信心。
据悉,万亩优质果林场位于广东省级自然保护区、新丰江水源头“云髻山”脚下,建园17年,以种植名优水果为主;场内种植面积近万亩,种植有合欢花、杨桃、柠檬、杨梅、枇杷等数十种花果树,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农业生态园。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果园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记者来到现场时,看到不仅果园内的道路已经全部硬底化,为游客前来游玩、摘果提供了方便,且该果园还自制了各个品种的果酒、果酱和果干等加工产品,可供前来游玩的人购买带回。
目前,该果园已经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园”、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园”荣誉,特别是该园区连片种植银叶金合欢树达亩,在省内都极为罕见,通常在每年1月份开始开花,春节后最为繁盛,花期可持续到3月底,已成为不少珠三角游客春节期间的必游之地。
而在新丰县,像这样的集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还有很多,天地人和葡萄园、大丰观光休闲农场、佛手瓜村……据了解,该县接下来还将依托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积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结合客家乡村游、美食美景、温泉资源、农家种植采摘、乡村传统节庆活动等,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拉动可看全文)
新丰县在田间地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料图片)
4
加强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丰县作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第一站,为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该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以造就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切实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该县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信息档案,了解培育对象的需求,并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遴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采取“课堂集中授课、分散网上学习、专业技能培训、走出去参观交流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针对性授课,有效提升学员的种养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目前,新丰已成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人(含现代青年农场主50人)、生产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30人,并将他们的信息录入了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网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
良好的示范效果,也吸引了不少地区前来学习、参观。前不久,韶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就选择在新丰县召开。当天,全体与会人员通过观看新丰县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的视频资料,学习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各地实际进行交流讨论。
躬耕之间,种下的是无尽的财富,放飞的是无穷的希望。新丰县拥有精准的农业发展定位,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推进下,在农业生产者的激情与耕耘下,新丰县的山川田野将会收获更多的希望!
(↑拉动可看全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新丰县农业局提供,本文来源于年4月27日《韶关日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