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题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举措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临河区各乡镇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全区及各乡镇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做法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案例四
打造“一村一品”壮大村集体经济
—临河区新华镇新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案例
临河区新华镇新丰村辖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亩,常住人口户人,党员34人。近年,新丰村党支部紧扣乡村振兴,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1万余元。
新华镇韭菜及深加工产品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村一品”。新丰村党支部争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通过村民大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途径,教育宣传引导群众自力更生,科学致富。并结合当地韭菜产业发展,组建韭菜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目前,新丰村韭菜种植面积已达亩,成为全国3大韭菜生产基地之一。
依托产业优势,拓展增收途径。新丰村优势在资源,特色在农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以种植大白菜而闻名,八十年代开始种植大棚韭菜,九十年代迅速发展。新丰村党支部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充分运用当地土地肥沃,土质优良,纯天然有机营养土达3余米的自然优势,引导号召村民严格按照“四进四控”要求,实行韭菜标准化安全生产。年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测定,将其确认为绿色食品;年被确认定为进京“放心菜”免检产品,年创产值1亿多元,每亩创收2万余元;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年12月“新华韭菜”农产品地里标志认证通过农业部专家评审。
为了促进韭菜产业的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新丰村党支部认真谋划、积极推动,采取“支部+”的模式,率先成立了蔬菜协会和韭菜专业合作社,并建成了产业联合党组织。在推动产业发展上,严格“新华韭菜”的生产、加工、销售规程,做到培训、种植、生资、商标、包装、市场“六统一”,将“新华韭菜”打造成一流的绿色高端品牌,为“天赋河套”品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合作社按照党员牵头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安排生产上市、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组织产品收购,一改过去一家一户经营的分散模式,有效提高了韭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余元。新丰村的能人党员李荣华和崔志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党支部入股成立了“一畦春”和“义德祥”酱菜厂,年集体经济分红5万元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品牌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实现了共同致富的目标。
“一畦春”品牌产品
盘活集体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新丰村党支部充分挖掘各种存量资产的潜能,利用靠近集镇的区位优势,将原有村办公楼、已不再使用村房产资源、闲置集体土地等,采取租赁、改造、重建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资产效益。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门面房等各类房产,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给村民承包土地确定“身份证”,村民就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资源流转,可利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年终获取分红,真正使“农民变股民”,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
新丰村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在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齐用力,把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年以来,新丰村党支部借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硬化室外活动场平方米,村社道路硬化20余公里,危房改造户,安装路灯76盏,新建公厕3座,新建垃圾池5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新丰村践行乡村振兴、打造特色宜居环境夯实了基础。
壮大集体经济,共享发展硕果。现在的新丰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资源统筹调配,发展平台统一搭建,给当地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大大增强了村“两委”为民办事能力,调动、鼓舞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编辑:祝景尧宋佳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