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

HOPETHATYOUATRWELL

EARLYYOUTH

为全面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在青少年群体营造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和弘扬非遗的浓厚氛围,近日,由县文广旅体局、县教育局主办,县文化馆总(分)馆承办的“年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梅坑镇中心小学,回龙中学,大席小学。

活动现场

年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梅坑镇中心小学

年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回龙中学

年新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席小学

活动通过一个“展演秀”、一节“大课间”、一堂“课外时”等系列动作,将省级非遗项目“张田饼印”、市级非遗项目《鲤鱼舞》、《纸马舞》、县级非遗项目《大席水路歌》等带进校园,开展现场传习和活态展示,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

张田饼印

张田饼印,传统美术,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饼印又称饼模,是生产月饼和色饼的制作工具。张田饼印是明末清初时由张田村张姓祖先所创,世代相传,至今已三百余年。张田饼印制作过程包含了美术、雕刻等比较复杂的技术,形态多样,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有人物、动物和花卉等图案,样式新颖,饼印雕刻刀法简练,刚劲有力,画面印纹清晰,图案美观大方,体现了劳动人民祈求吉祥、平安、团圆、富足的价值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上图为市级传承人现场传习

省级非遗项目《张田饼印》雕刻技艺

上图为大席小学的同学们在认真的

听传承人讲述如何雕刻《张田饼印》

鲤鱼舞

鲤鱼舞,传统舞蹈,韶关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咸丰六年()由英德桥头引入,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是回龙镇丘姚村一项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当时丘姚村基本上每户农户都有鱼苗塘,开始是为了卖鱼花,演唱当地鱼的特点为主,把这种形式作为活广告,载歌载舞,招揽生意,随后经过不断加工发展到用鲤鱼拜年贺喜。后来人们认为鲤鱼舞顺意头、吉利,迎合了“富贵有余”、“鲤鱼跳龙门”(回龙)的好兆头,深受人们喜爱,世代传承。

上图为回龙中学的同学们传跳

市级非遗项目《鲤鱼舞》

上图为回龙中学的同学们在认真学习

市级非遗项目《鲤鱼舞》舞蹈动作

纸马舞

新丰纸马舞,传统舞蹈,韶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纸马舞”又称“舞纸马”,是新丰县传统舞蹈,流传于黄磜高群、三坑、梁坝、黄沙坑及回龙古塘等村,是当地群众春节至春耕走村过屋、拜贺佳节、娱乐大众的表演,因群众喜闻乐见,后来其它重大节庆日例如贺婚嫁、祝寿等也会举行,营造了祥和快乐的喜庆气氛。新丰纸马舞唱跳相随,锣鼓伴奏,气氛热烈,是研究客俗文化,了解客家风情的史料和佐证。如今虽然在村已经失去活动,但仍是镇、县保留传统表演节目。

上图为梅坑镇中心小学传习

市级非遗项目《纸马舞》挑花篮角色

上图为大席小学同学们在认真的跟老师

学习市级非遗项目《纸马舞》的舞步

大席水路歌

大席水路歌,传统音乐,新丰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路歌是用来指导船航行的歌谣。大席水路歌是根据大席水口顿黄浪至新丰江的交接处每段水路的滩头、地名编成生动的歌词,配上当地山歌调进行传唱,借以缓解行船的枯燥时光,同时又提醒船工们辨别水路、预知险滩暗礁,为行船安全起到导航的作用。随着口啤的传唱,大席船工行船时必唱大席水路歌作为掌航行船的宝典。由于大席水路歌切合实际,地方特色鲜明,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此,船工们一代又一代地传唱,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上图为大席小学的同学们现场传唱

县级非遗项目《大席水路歌》

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青少年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更营造了人人热爱非遗文化的浓厚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得以更好的传承。

学校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点,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图文

陈肖灵编辑

官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ms/7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