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街镇位于连平县境南部,东邻田源镇,南依新丰县马头镇,西连韶关市翁源县,北距连平县城25公里,地处连平河下游,总面积平方公里,境内属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力资源、林业资源丰富,是连平县三大中心镇之一。
隆街镇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明清至民国初期称长吉图,年(民国7年)改为长吉(三区)。建国初期长吉区易名隆街,年改为隆街公社,年夏称隆街区,年3月改为隆街镇,年7月撤崧岭镇并入隆街镇。隆街自古以来是田源、溪山及新丰县的马头、大蓆等4镇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商品贸易极为活跃,是相邻4镇的经济、文化、交通及商品活动中心。茶叶、香菇、草菇、木耳、灵芝、蜂蜜、水鱼等土特产品闻名省内外。
名称:隆街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广东省北部
政府驻地:隆街镇环镇新街13号
邮政区码:
车牌号码:粤P
地理位置:连平河下游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方言:客家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隆街镇管辖百叟、沐河、龙埔、岑告、隆东、隆兴、隆河、镇南、立新、古石、贵岭、东坑、东埔、三坑、梅洞、沙圳、沙心、长沙、双头、径头等20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城镇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随着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的日趋完善,隆街镇农业经济活跃,逐步成为了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连平县行政区划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钨矿、石墨矿、瓷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具有品质优、储量大、价值高等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有蓝天绿野、有青山碧水、有自然景观、有乡土风情、有客家民俗、有观光农业;水力、土地、森林资源大有开发潜力,已建成的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超KW,河角坪万亩农业基地仍在开发,尚有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
目前已引进花都老板投资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的华隆综合市场;引进香港老板投资万元在河角兴办有机肥料厂;引进中国石化公司投资万元建设储油量吨的加油站;引进外资,投资开发几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引进珠海老板投资1万元,建设沙心四方角水力发电站;等。
隆街镇人民政府
隆街镇以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为支柱。镇府先后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保证了粮食生产,同时健全农技推广指导网络,大力宣传科技兴农、推广杂优水稻等优良品种种植和推广塑料软盘抛秧技术。
大力发展“三高”农业,鼓励农户大力种植反季节蔬菜、三华李、柑桔、梅、玉米等。为配套连平县生态县建设,结合当地的基础条件围绕生态县建设的具体目标,主要建设了林业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
农业方面除种植水稻外,有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生态菜篮子工程,以河角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辐射带动,还有反季节蔬菜:荷兰豆、番茄、辣椒、大白菜等品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亩。
有毛竹基地,农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毛竹种植,全镇种植毛竹亩。有以改良养殖品种为主的生态养殖工程,主要有顺景山庄、百叟养殖场的杂交瘦肉型猪、山地三黄鸡、水产品等。有种植优质水果为主的生态水果工程,全镇种植水果面积亩。
隆街镇加强了对企业的领导,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实行承包经营,原来的镇办企业古石电站、农修厂等多家企业都实行了承包经营。目前企业有九连山精米有限公司、河角坪无公害蔬菜基地、河角坪有机肥料厂、竹签厂、加油站、古石砖厂、梅洞砖厂、沐河砖厂、电子厂、针织厂、20多个水力发电站等。
老张屋祠堂
个体私营经济是隆街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主要行业有电器、五金、家私、饮食、服务、维修、交通运输、建筑、化工、加工、种植养殖业等。
隆街镇内设有多家金融机构,分别是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所等,各金融机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民服务。
张氏族谱
隆街镇坚持在教育实践中,打基础、抓改革、促发展,保证了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16所、幼儿园3所。上级累计投资上千万元用于“改造薄弱学校”当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小学全面实现校舍楼房化,并增至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中学教学设备齐全,有高标准的实验楼、语音室、电脑教学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中小学教师专任和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8%、98%,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尊师重教,在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注重教师待遇,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镇、村设有文化站及文化室。镇文化站定期为村送戏送影下乡,给人民群众送去了精神粮食。在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均举行全镇性的篮球、乒乓球、书画、象棋、摄影等比赛。广场文化生活活跃,经常性地与兄弟镇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有线电视实现省网开通,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20个行政村。
基督教隆街福音堂
加大镇容镇貌建设力度,街道社区居委会设立环卫所,配备运输车辆,街道实行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到人,全面改善街道环境卫生。隆街镇中心卫生院设置科室10个,并添置X光机、心电图、B超、分析仪、激光治疗仪等设备,扎实开展防疫、妇幼保健工作。全镇有医疗卫生站、诊所30间,基层医疗网络基本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站实现上级每年拨付每年1万元的补助金,为群众的卫生健康安全与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和“民心工程”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向小康水平接近。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米以上。农民家庭普遍拥有电视、电话、摩托车、洗衣机等家电设备,普及率达70%以上,通过“五改”民心工程,大部分农民用上自来水,农民生活实现脱贫致富。
隆粮酒店上门到户宴席服务
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镇干部实行包村工作责任制,奖罚分明。为确保任务的完成,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出台了“一票否决”制度,实行镇、村两级干部层层包干的办法,并实行奖罚规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镇、村计生服务室配套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同时,注重镇、村二级计生队伍的建设,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
镇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并将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列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一是认真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和“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三是坚持以“党委领导,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严打,保障安全”的治安管理方针为指导,实行镇、村治安联防、群防群策,防治结合。通过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告别愚昧,崇尚科学,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提高了镇的整体文明程度。
为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组织劳动力资源参加市企业招聘会、县直企业招聘会,组织劳动力资源参加市直培训推荐就业,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收入。
隆街中心正门素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