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王维出生于武则天时期,具体年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公元年,有的认为是公元年,也有的认为是公元年。他的祖籍是山西祁县,后来迁居到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开元九年(年),王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管理朝廷的音乐和舞蹈。不久因为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年),王维调任淇上,后来辞官隐居于淇上和嵩山,开始从事诗歌和绘画创作。
开元二十三年(年),王维复出为右拾遗,后又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等职。天宝元年(年),王维购得宋之问故居辋川别业(今西安),经常在那里居住和创作。
天宝十五年(年),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王维被迫投降,担任给事中。他并不满足于叛军的统治,曾写下《凝碧池》等诗表达对唐朝的忠诚和思念。至德二载(年),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王维被捕入狱。后来因为他弟弟王缙平叛有功和他自己的诗歌感动了唐肃宗,才得以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尚书右丞等职。
上元二年(年),王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或六十三岁。
01《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写少年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新丰是盛产美酒的地方,斗十千是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咸阳是秦汉时期的都城,也是豪侠之地。
游侠是指在社会上行侠仗义,不拘礼法的人。这句表达了少年出生于富贵之家,生活在风光无限的都城,有着游侠的性格和气概。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写少年与同道相逢,畅饮豪情的场景。意气是指志趣相投,气度相称。为君饮是指为了友人而饮酒。系马高楼垂柳边是指在高楼下的柳树旁边拴住马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出身仕汉羽林郎是指少年刚刚离家就当上了皇家禁卫军的军官,说明了他有着显赫的家世和优秀的才能。初随骠骑战渔阳是指少年随后跟从霍去病这样的名将参加了渔阳大战,说明了他有着勇敢和忠诚的品质。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孰知不向边庭苦是指谁知道不能奔赴边疆从军的苦楚呢?说明了他有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纵死犹闻侠骨香是指纵然战死沙场,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身能擘(bāi)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写少年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一身能擘两雕弧是指一个人能以双手拉开雕有图画的铁弓,说明了他有着非凡的力量和技巧。虏骑千重只似无是指虽然有层层包围的敌人骑兵,但在他眼中却像身处无人之地一样,说明了他有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心。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偏坐金鞍调白羽是指侧身坐在马鞍上,从容调配好弓箭,说明了他有着冷静和沉着的气度。纷纷射杀五单于是指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说明了他有着精准和果断的战略。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写少年回朝后的荣耀待遇。汉家君臣欢宴终是指朝廷君臣庆功大宴刚刚结束,说明了他受到了皇帝和朝臣的赞誉和尊敬。高议云台论战功是指就坐在高高云台上谈论战功,说明了他享有了高贵和荣耀的地位。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写少年最后被封为侯爵的场景。天子临轩赐侯印是指天子亲临轩殿赐给他们以侯爵的印信,说明了他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赏赐。将军佩出明光宫是指让这些将军佩上步出了明光宫,说明了他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将军。
这是一首赞美英雄的诗,通过对一个少年从出身仕汉,随骠骑将军征战边疆,到最后被天子赐封侯爵的事迹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少年英雄的成长历程和风采。这首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雄浑壮丽,气势恢弘豪迈,表达了诗人对于少年英雄的敬佩和赞美。
02《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夕阳的余晖照在村庄上,牛羊沿着深巷回到家中。墟落和穷巷都是农村的特征,斜阳和归字都暗示了一天即将结束,给人一种平静安详的感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村中的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孙儿,倚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待。野老和牧童都是田园生活的人物,倚杖和候字都表现了老人的孤寂和期盼,荆扉则是农家的简陋之处。
雉雊(gòu)麦苗秀,蚕眠桑叶稀。野鸡鸣叫,麦子长得茂盛,蚕像睡觉了一样,桑叶也被吃得稀少。雉雊和麦苗都是农业生产的景象,蚕眠和桑叶则是丝织业的情况。这句既展示了农村的富饶和繁荣,也暗示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农夫们扛着锄头回家,在田间小路上偶然相遇,亲切地交谈,不舍得分别。田夫和锄头都是农业劳动的象征,相见和语依依则表达了农民之间的友爱和乐趣。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人在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不由得羡慕农民的闲逸生活,却又感到悲哀地吟起《诗经》中《式微》一篇。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羡闲逸则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怅然吟式微则透露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式微》是《诗经》中周朝衰落时期的一首诗,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达了对国家和家乡的眷恋。
这首诗以渭川田家为题,以牛羊归、野老候、雉雊麦、田夫语为线索,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平静安详、富饶繁荣、友爱乐趣的田园风光图画。诗人在欣赏这样的景色时,既感到羡慕和向往,又感到怅然和忧思。
03《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诗人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只知道它隐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需要走过数里才能到达。这样的描写既增加了诗人游览的兴趣,又暗示了香积寺的高深和超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诗人看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的小路,感到山中荒凉而幽静。但是,他却听到深山里传来古寺的钟声,引起了他的好奇和向往。这样的对比,既突出了香积寺的隐逸和清净,又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求和敬仰。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诗人看到流泉被高耸的崖石所阻而发出呜咽的声音,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苍翠的松林上,更显清冷。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山中的自然美景,又折射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萧索。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人在香积寺附近找到一个空潭,在那里安坐禅定以治伏尘俗的邪念。诗人选择在日暮时分,在空寂的潭边安禅入定,表明了他对佛教思想的信仰和实践。毒龙是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诗人用安禅制毒龙来表达他对自己心性的修炼和净化。
这首诗是王维以游览香积寺为题材,表达自己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诗中运用了云、钟、泉、松、潭等意象,描写了山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变化。诗中体现了王维对佛教思想的信仰和实践,以及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冷漠。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少有的以佛教为主题的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总结:王维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达了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淡雅,意境高远空灵,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他的诗歌受到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种禅宗式的顿悟和庄子式的逍遥。
王维的诗歌也有一些边塞诗和送别诗,描写了边疆风光和游子情怀,风格明朗清丽,豪迈雄浑。他的诗歌还有一些赠友人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怀念,风格婉转含蓄,深沉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