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百科解析象园雾芽

象园雾芽

中文名

象园雾芽

外文名

Likegardenfogbud

属于

陕南

特点

栗香浓郁、甘味悠长

目录

1象园雾芽简介

2历史溯源

3自然环境

4品质特点

5制做工艺

6级别分类

7种植采摘

8鉴别方法

9冲泡品饮

10功效作用

象园雾芽简介

象园雾芽是陕南著名绿茶。产于最美秦岭南麓镇安县。象园茶已有多年的历史。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

历史溯源

象园雾芽最早产于镇安县象园村。因为产地在象园故称象园茶。后来从江苏潥阳请来的炒茶师看到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触景生情,便为象园茶定名“象园雾芽”。据《镇安县志》记载:“清顺治元年(公元年)达仁河刘姓从安徽迁移时带茶种在象园种植,即今‘象园茶’”。究竟这刘姓是何氏人也,《镇安县志》记载:“刘正民,安徽省和州彭城镇人。于清顺治元年(),迁来镇安象元(园)沟。来时带有茶种,当年播种,翌年出土,生长四兜。不数年,茶苗增至十五亩。民国16年(年),紫阳茶贩彭传清路过象园,见茶苗长势茂盛,指点制作方法。该彭随即迁来狮子口(今象园新丰村)定居,栽培茶树,制作茶叶。象园茶,从此兴起。象园茶因具有清香、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名气日盛。”镇安县最早为蜀地,秦时属汉中郡,战国时归旬阳。古梁州、金州是唐代茶圣陆羽划分的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在镇安庙沟发现了距今年以上的野生茶树,说明镇安在很早以前就有了种茶的历史。但由于战乱、灾荒诸多原因,镇安茶叶兴衰枯荣,跌宕起伏,曾有一度几乎灭绝。从刘氏顺治元年开始种茶发展到现在的盛华时代,已经走过了余年的风雨历程。象园,作为一种符号,象园雾芽成为全县茶叶统一品牌,产地辐射到周边7个茶叶基地镇,茶园面积达6万余亩。镇安县盛华茶叶公司生产经营的象园雾芽引领时代新潮。象园雾芽,品味至尊,馈赠嘉宾,给力健康人生。

自然环境

秦岭之南,美丽镇安,重峦叠嶂,碧水连天。镇安地处北纬33°07′35″~33°42′02之间,是中国最北缘茶区。这里是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属亚热带湿润半温湿润气候。中暧山区,立体气候明显。茶叶生长在海拔以上的高山,常年云雾笼罩,光照适宜,短光波的蓝、紫、红光易被叶绿素吸收,光合作用积蓄物质,有效积累多,茶叶味浓。高山雾浓,空气湿润,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较为缓慢,粗纤维少,鲜叶的持嫩性增强。在高海拔茶区,其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有利于鲜叶中含氮化合物和芳香性物质的形成积累,氨基酸、茶氨酸含量较高,呈清香型的戊烯醇、乙烯醇形成较多,而具苦涩味较重的茶多酚含量较低。为优质茶品质形成也奠定了基础。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另外,土壤成土过程短,石砾、沙砾含量大,多为黄棕壤,中性至微酸土壤,土层浅表不一,层次结构不明显,土壤腐殖质含量丰富。经化验分析,大部分土质PH值在5.79~6.21之间,并且冬季无冻土层,是茶树生长的理想基质。据有关专家认定,象园雾芽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镇安有“中国板栗之乡”美誉,茶叶吸纳板栗香气,板栗之香,滋味甘甜,神州第一。茶区在高山偏远地带,空气、水质洁净,很少污染,茶叶质量纯正,无杂味。

品质特点

秦岭腹地镇安,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象园雾芽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特点。象园雾芽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茶叶色泽嫩绿光润,香气怡人,滋味甘醇、造形美观,扁平挺直。冲泡时,汤色清澈黄亮,散发出浓郁的板栗香,回甘持久。茶在杯中如雨后春笋,给人美的享受。

制做工艺

象园雾芽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工业科技,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制作。现在还保留着手工炒茶。

级别分类

象园雾芽级别分为特级(极品)、一级、二级共3个等级。特级:一芽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

种植采摘

象园雾芽一般在清明节前采摘。由于雾芽茶属高端茶,时间要求比较严格,采摘期不到一个月。都要求用竹篓盛鲜叶,严禁用化肥包装袋,或者其它有异味器具。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wh/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