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黄山区的子民,我们都有自己的名片

▲点此订阅我们

美食求职招聘推广交友新闻娱乐

点击阅读原文穿越到太平论坛

黄山区.11.08农历九月二十晴7-24°C

9

我叫乌石镇

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地理坐标东经°05′~°00′,北纬30°07′~32°32′,地处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东与太平湖镇、焦村镇接壤,南邻黟县宏潭乡,西北接石台县七都镇,距黄山北大门66公里、南大门95公里,距九华山90公里,距黄山区政府驻地甘棠39公里,距省城合肥公里,距省道、G3(京台高速公路)太平湖服务区5公里,距安徽古村落黟县宏村、西递20余公里。

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乌石乡撤乡建镇。

我们是黄山区西部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集田区、山区、库区于一身,有林山场00公顷,农田和茶园分别为余公顷。境内既有重峦叠嶂、茂林竹海、飞瀑流泉、云蒸霞蔚之神秀,又有阡陌纵横、牛羊相逐、湖帆点点、渔歌唱晚之恬适,一派世外桃源般田园风光。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空气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是安徽省名优茶出口基地和黄山市的有机茶之镇,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名优茶出口基地”、“黄山市有机茶之乡”等称号。

我叫新明乡

10

乡境地处黄山北麓,黄山区(原太平县)的东北部,太平湖湖畔。东、北部与泾县、旌德两县毗连。唐朝天宝四年置太平县后,乡境一直属桂城乡(俗称北乡)。清朝末称二区。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曾先后名三龙乡、义正乡。年建“新明”小乡(今新明村),其乡名取其李步新、胡明两位姓名中的“新”、“明”二字。年乡境小乡区划合并,沿用“新明”至今。

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1%,拥有林地公顷,毛竹公顷,茶园2.6万亩,水面公顷(含水利设施),水田亩,旱地47.9公顷,香榧林公顷。全乡辖葛湖、招桃、新明、樵山、猴坑5个行政村,59个村民组,共有户、人,乡政府驻地葛湖新村。

我的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生态自然环境极佳。蜚声中外的全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即盛产于此,是太平猴魁原产地核心产区,樵山香榧享誉“贡榧”之称,还有“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和蕴藏量极为丰富的优质石灰石,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太平湖水域外浮至曙光十余公里狭长湖段为“平湖三峡”景区,两岸青山对峙,湖水宛如一条绿色飘带,颇具“小三峡”风光,周总理曾两次途经此地;被视为“人间仙境”的樵山神仙洞全长3米,更是鬼斧神工、神秘莫测;穿境而过的麻川河葛湖段的麻陂潭山清水秀,别具特色,也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有利基础。这里交通便利,“仙三”公路横贯而过,离城区仅12公里,距黄山仅40公里,是通往芜湖、宣城的最佳捷径,被誉为黄山区的东北门户,地理位置日显优越。

茶文化旅游节、太平猴魁开园仪式和茶王祭活动已成功举办到第九届,猴坑中心村美丽乡村节点建设享誉周边,古诗里生态旅游接待项目塑造茶旅结合新亮点;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每年农家乐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猴坑以及樵山神仙洞、蓝水河景区等年均接待各类游客4万余人次,年均实现旅游经济近万元。乡境经济蓬勃发展,乡民生活得到改善,开始兴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集镇和村庄,进一步加强完善信息网络,加强完善文化、教育、卫生设施,乡境迎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全面兴起。由乡境培养、走出一批高素质的各项事业的建设人才。

乡境是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茶区、湖区,更是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

我们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11

我叫新丰乡

我位于黄山区最北端,地理位置在东经°1′41″~°7′12″,北纬30°26′24″~30°31′36″之间。历史上曾有“江左内地新丰镇”之称的新丰乡,是黄山区北部边陲重镇,地处“两山一湖”至泾县红色旅游区中心结合部,与李白踏歌的——桃花潭、中国共产党杰出领导人——王稼祥故居和明清古建筑群——查济相距均不足6公里,是连接“泾青太”的边贸中心区域,西接合铜黄高速,东连省道。全乡版图44.6平方公里,乡境呈东西长,南北窄的狭长地形,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4公里,最狭处仅2公里,是一个山库区及革命老区,辖4个行政村51个村民组人口,水田逾万亩,属低山高丘地貌,发源于安居村的丰溪河贯穿全乡注入青弋江。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5%,盛产蚕茧、板栗、水稻等作物;素有“工业之乡”、“蚕桑之乡”、“板栗之乡”之美誉。

我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丘陵地带,群山环绕,河水长流。森林覆盖面很大,植被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全区农林业生产主要基地之一。千百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它抚育了新丰儿女,使之一代又一代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家乡创基立业,争光添彩。

从古代来说,民间传说唐代名将许远是新丰五甲棚人,新丰人一直引以为骄傲。许远殉国之后追封为“茅王”,为他盖了一座庙宇名为“茅王殿”,让后人世代祭奠。在现代,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土地革命时期的一九三三年成立了中共新丰特支,一九三四年又成立了中共石垅山支部、乌沙坞支部、赵家垅支部和盛洪支部等组织,许多革命者前扑后继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牺牲,如王多俊等烈士的事迹一直让后人广为流传。

清代中期,新丰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有“十里长街”之誉。太平天国时新丰遭到兵燹,商店、建筑等被毁,新丰的商业也就一蹶不振。至清朝末年外出经商的人增多,并引入蚕桑技术,如新丰王晋三曾在上海开设丝号,以“龙凤牌”商标将丝出口国外。那时新丰的养蚕业就有一定的规模,并且自己缫丝。这说明新丰现在的蚕桑生产从那时起或更远一点的时间就已经开始了。

文化的发展对一个地方的人民思想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丰乡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王沛霖的书法、民初王戢武家中藏书甚丰。在解放前后期间,新丰中医王选青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医生,他精湛的医术,为众人所称道。

建国后人民当家成了真正的主人,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十二五”以来,紧紧围绕发展目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我乡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盛洪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目录,民生工程连续4年位居全区前列,获区美好乡村建设优秀观摩点一等奖、“特色发展先进乡镇”和“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镇”等称号。

展望未来,我们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强乡、文化惠乡、产业富民战略不动摇,着力提升“一带”,建设“两翼”,发展“三业”,打造“四片”,为加快建设景美路畅、宜居宜业、怡人怡情的“黄山边陲特色小镇”,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我叫龙门乡

12

我位于东径°07′、北纬32°22′,座落在世界著名的黄山北麓,距黄山区城区仅8公里,地处风景秀丽的太平湖南岸,属核心景区C区。西距佛教圣地九华山仅70公里,北与泾县桃花潭山水相依,省道贯通全境,直达宣城、芜湖、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全乡共辖5个行政村,39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湖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71%,森林覆盖率达97.2%。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毛竹和茶叶,是太平猴魁的核心原产地和黄山毛峰的主产区。龙门自然风光绮丽、生态环境俱佳,境内拥有芸潭洞、燕崖、金龟岛等旅游景点,诗仙李白曾几次游历到龙门,被山清水秀的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近年来,龙门乡曾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和“安徽省生态乡”以及“全国生态乡镇”荣誉称号。龙门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龙门十大美景”之传纪,不仅是唐代将军左匡政和元青花发明人张文进的故里,亦是抗日战争的纪念地与皖南革命战争的根据地。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了周恩来、叶挺、方志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涌现了李步新、胡明、刘奎、洪林、陈爱曦等一大批为革命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儿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25位烈士遗骸就留在了龙门的这片土地上。

年1月25日省道龙门岭隧道建成通车,改写了由黄山城区至龙门乡需翻越崎岖的龙门岭盘山公路的历史。下一步,龙门乡将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全力改善民计民生,朝着打造“一步一景”的“精品旅游小镇”和黄山城区后花园目标迈进。龙门太平湖旅游码头已经选址,正在筹备建设中;贯通太平湖南北口岸的旅游快捷通道俞家隧道已经立项,正在规划设计中。便捷的交通网络,优良的生态环境、绝佳的自然风光,将使未来的龙门乡必然成为太平湖景区旅游发展战略中的重镇。

13

我叫新华乡

我位于黄山北部,南临太平湖,东接桃花潭,西连苏雪林故居,北邻查济古民居,距黄山北大门68公里,离佛教圣地九华山60公里,地处“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腹地。

太(太平)泾(泾县)公路贯穿而过,现距中心城区60公里,省道开通后距中心城区30公里,距泾县50公里,距芜湖公里,水运交通便捷,建有绍岭、沧溪两座客货运码头。境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资源,太平湖主要景区八卦岛、猴鹿岛、龙窑寨、太平楼等景点均在新华境内,景区曲径通幽,湖湾山峦错落有致,湖光秀丽多姿,山色葱茏苍翠;拥有许多历史遗存和革命遗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建有国家级优质粮生产示范基地,黄山区优质高产蚕桑基地和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选定的野生杂竹抚育试验点,万亩笋竹两用林;建有“华富森林猪繁育中心”、“千亩翠冠梨种植园”、“万亩库湾生态鱼立体养殖”等一大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

近年来新华乡紧紧抓住S全线贯通和太平湖景区开发契机,在全面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和“蓝绿”互融的思路,旨在借力北部环湖乡村旅游圈的中心区位优势,努力形成与“蓝色”(太平湖水域)旅游优势互补、“绿色”(笋竹产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接连建设了新昌笋竹体验基地、孝文化广场、赐田美丽乡村、“两纵六横”商业集镇、“神龙谷”休闲养生基地等一批休闲农业旅游,为人们提供一个极佳的考察、观光场所,旅游的知名度日益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逐渐成为太平湖北岸“特、精、美”的宜业宜居旅游休闲地。

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充满活力,凝聚人气的新华正张开双臂,欢迎各界仁人志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

我叫永丰乡

14

我位于黄山区西北部,南倚太平湖,距城区52公里,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腹地,是衔接黄山区各景区与佛教名山九华山、泾县王稼祥故居和新四军军部旧址的中继驿站。全乡土地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人,其中耕地面积亩,竹林面积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境内盛产野生小竹笋以及小干鱼、野生葛粉、小磨麻油等名特优绿色食品。

我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名胜古迹。曾哺育了中国“五四”新文学元老派作家、文坛巨匠苏雪林等名人杰士,并涌现了抗法英雄杜冠英等时代俊杰。现今境内仍保留有完整的清代希范堂、苏氏宗祠、海宁学舍、元代石屋——五福庙,还有明代青山塔、希贤桥、三畏堂、五仙桥、和会桥等诸多古迹。其中,苏氏宗祠与海宁学舍、希范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民俗项目“五福神会”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永丰村年被列入第四批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年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绿三宜”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重点项目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做优、做强竹笋业、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主导、工业兴乡、农业支撑、开放创新、项目带动”六大战略,全乡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求进发展势头。

我们,是黄山脚下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随着旅游兴区和东向发展战略的提出,永丰乡必将成为投资者的乐园,创业者的沃土。文化底蕴深厚的苏雪林故里——永丰乡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一切有识之士光临永丰旅游、考察、洽谈、投资、兴业……

黄山区的14张名片都已一一为您展现完毕,您也一定在其中找到了您家乡的那一张。也许还有太多的乡村美景和风土人情小编未能整理完整。以后我们还将继续收集。也希望大家积极投稿!为您的家乡打造更美的名片!!!

来源:黄山区各乡镇网

商业合作: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白殿疯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xs/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