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围楼雪梅村郑屋上楼

雪梅村郑屋上楼

地处新丰县黄磜镇腹部,镇政府驻地的雪梅村,据《新丰廖氏族谱》载,明宪宗成化六年(年),廖氏嗣孙公只身从福建省上坑县迁至翁源县周陂镇磜下村,明武宗正德五年(年),廖氏永全公毅然携家眷迁往黄茶埔三岔梅子坪村开基,明武宗正德十年(年),从梅子坪村迁至此开基,明清时称下黄峒,建国后将雪梅、梅溪、下黄峒合并,取前两村首字,命名为雪梅乡,沿用至今。安卧于绿峦磊落的青云山南麓,雪梅山间盆地北缘的村,坐西北朝东南,北枕蓝山-佛子高-白虎山,东傍高旗寨-马牯跳墙-磨碗,南隔雪梅河(小坝河),俯视狮形山-黄峒径等山地,西靠了望旗,围箍成生机盎然的虎形风水格局。环境淡雅,景色壮丽。

郑屋上楼位于镇府东南约1千米处,坐西北朝东南,东把水口,西靠云髻山,南朝西莲山,北枕后面山,雪峒河自西向东流淌,始建于清代,卵石铺宽阔的不规则坪,高8米,进深28米,宽25米,占地面积平方米,三栋二杠四点金围楼。

正幢门廊内凹1.2米,宽6米,高7米;石灰岩石板铺台阶,石灰岩门墩、门槛,木门框,高2.1米,宽约1.2米,厚0.3米,配安全栓;棱形门簪雕“”(乾)“”(坤);额绘楼名字,两侧配绘圆环;石灰岩石条镶横竖角,泥砖、砂浆筑二面坡悬山顶,盖灰瓦建筑;内一井二进,屏风墙,两侧拱门,门额分别书“礼智”;四角卵石砂浆筑二面坡,墙镶竖一字形、十字形、葫芦形、方形窗,歇山顶,青砖叠涩重檐,雪团滴水,人字脊,盖灰瓦,2层,高10米,进深7米,宽8米,占地面积56平方米的围楼。形象壮美,对研究当地建筑风格有一定参考价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xs/12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