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孙相片
李慕孙(~),辈名济坚、曾用名李慈佑,广东省新丰县丰城城东村车田围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毕业生,国民党广东省第七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少将副司令。
年11月5日,李慕孙出生于广东省新丰县丰城城东车田围村(现城东村),先世以农商传家,乐善好施,名闻乡里。父亲李沛南为前清秀才,母亲潘太夫人育有兄弟妹4人,他为兄长。李慕孙从小天资聪慧,是曾祖母的至爱曾孙,因而获得到省城广州读书,实现他到外地求学的志愿。
在广州读书期间,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苏联支持下,与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李慕孙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投身民主革命,拥护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非常推崇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和天下为公的思想,以及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的主張。他尊崇孙中山,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忠实信徒,因敬慕孙中山革命志业,故取名“慕孙”。他曾寄书給他的胞弟李震(台湾国防大学将校之师、国军少将军衔),鼓励李震研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李震受其兄影响,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十三期。
年3月,李慕孙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年8月毕业,随即投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参加了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重要战役一一龙潭之战。在这次战役中,有三分之一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员战死沙场。
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员李慕孙毕业学籍证明书
年他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警察科,毕业后派往苏州公安局任职。年7月,调国民党庐山署期军官训练团受训。
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在民族存亡,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李慕孙与国民党庐山署期军官训练团学员全部归队,随即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抗日战争初期,李慕孙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公务员军事训练总队长、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第六十三军上校附员,参加了粤北二次战役。
粤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广东中北部山区展开的大规模战役。日军为了攻占当时的广东省战时政府驻地韶关,打通粤汉铁路,分别于年12月、年5月发动了二次大规模的向粤北进攻的战役。二次战役均以日军的败退结束。
粤北二次战役,其中,第一次粤北战役,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李慕孙和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第六十三军广大将士在新丰县回龙蒲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史称“蒲昌之战”),在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奋起抵抗,坚守阵地,顽强战斗。面对日军疯狂的进攻和遭敌机狂轰滥炸,施放毒气和大炮轰击之中,利用高山峻岭天然障屏,用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杀,击毙日军多人,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第六十三军将士阵亡、伤重不治者也逾千人,取得第一次粤北战役和第二次粤北战役的重大胜利,迫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上企图。
粤北二次战役,李慕孙和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第六十三军广大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抗日战争后期,李慕孙任国民党广东省乐昌县国民兵团团长。年新丰开展竞选“国大”代表时,他回新丰参加竞选。竞选失败后,离开新丰。年7月9日,任国民党广东省第七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少将副司令。年11月1日,奉命随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撤往台湾。退役后在台湾丰原、东势和苗栗等中学任教,后移居美国。
李慕孙任广东省保安司令公署少将副司令
李慕孙晚年信奉天主教。生有一子李应星(入选美国名人录,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孙(铭普、铭林、铭慧、铭仁)均接受高等教育。他还是位慈祥老人,秉承先祖“孝敬父母,和睦兄弟,敬老尊贤”家训,待人诚信,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敎徒。
年1月6日,因病在美国逝世,享年九十五岁,葬于美国洛杉矶聖十字墓园。
李慕孙去世后葬于美国洛杉矶聖十字墓园
来源:新丰家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