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标杆补短板实干兴农促发展
——聚焦新丰乡村振兴
核心提示:
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新村点焕发新颜;一条条美如画卷的秀丽村落游人如织;一颗颗饱含生机的种子在地里萌生新的希望……
乡村振兴,新丰行在路上,阔步向前。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丰县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统领认识和行动,坚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耽误不起”的责任感和“懈怠不得”的紧迫感,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奋力谱写新时代新丰乡村振兴新篇章,努力开创全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头雁高飞群雁追党建引领众相随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这是新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法宝。“在战略实施之初,我们就注重选择群众积极性较高、基础条件较好、党支部根基扎实、具有辐射带动的自然村作为示范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新丰县委农办负责人温巧靖如是说。
对新农村示范点创建,新丰提出了“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年如期完成”的目标。“我县力争3年内打造1个省级示范片,10年内打造7个县级示范片,到年每个行政村至少打造1个以上示范村(自然村)。”该县农办负责人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今,在党建引领下,涌现出了一批传承当地特有文化,突出地域特色,让人们身处其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示范村。
“没钱也要干”的“下埔精神”
富不富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新丰县沙田镇下埔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团结带领群众进行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蹚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色彩的振兴发展之路。
令人眼前一亮的沙田镇下埔村口
下埔村在村支部书记潘静雯带领下,先后发展了奇异果、牛大力、蜜蜂、黑山羊等特色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带动了当地4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此外,该村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发动村民多人(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形成了“没钱也要干,群众就是最可靠的力量”的“下埔精神”。在不久前,市委书记莫高义、市长殷焕明等市领导到该村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及基层党建工作时,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党建引领振兴”的“营盘模式”
新丰县黄磜镇营盘村地处高寒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该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生态优势、环境优势、高山地域优势,竭力将高山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乡村振兴的“营盘模式”。
新丰县在黄磜镇营盘村召开“双示范”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
近几年来,该村以农业产业为纽带,在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了党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该村以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支部抓合作社、合作社促产业、产业带群众增收”的党建富民强村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全村已建成樱花峪、高山茶、油茶、黄磜番薯等“一村多品”特色产业项目13个,有效带动全村脱贫增收。
除了“下埔精神”和“营盘模式”,在这场示范村打造工程中,新丰全县还涌现出了如“大陂速度”“东瓜坑治理”“梅坑温度”“楼下新动力”“江下红色基因”等特色鲜明、各具优势的典型。
新丰各个示范村都开足马力,全力践行乡村振兴。大陂村完成了大陂公园、金竹大道、风铃大道、村标和其他景观建设;梅坑村完成了龙山公园、民宿一条街、滨河南路重要景观建设;大岭村完成了田三埔、何木山文化广场建设;天中村完成了入村道路景观、百香果景观点、天中广场等重要建设。多个示范村均达到点上出彩的效果,为其它村的建设提供了样板。在它们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形成了各村你追我赶、各镇(街)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农业高产有特色 农民生活有奔头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在新丰的乡村振兴蓝图里,发展农村经济始终被放在首位,市委副书记、新丰县委书记陈波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提到,全县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有产业”的乡村,突出产业导入,做好农产品“特”字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说到新丰的特色农业,就不得不提黄磜镇的“两瓜、两茶、两花”。记者在黄磜镇走访时看到,高山茶、佛手瓜、高山花卉在北片秋峒、茶峒、西草、下黄、营盘五个村连片种植,西片区的三坑、梁坝、高群、黄沙坑等村则有满山的油茶,场面蔚为壮观。当地群众从“人平一亩田,楼房当年盖”中收获了“第一桶金”,成功脱贫致富。
该镇“两瓜、两茶、两花”目前已有一定规模,其中佛手瓜种植面积达多亩,美少女西瓜种植面积达亩,11个高山茶种植基地面积达多亩,且已建成4个茶叶加工厂,油茶种植面积近亩,5个高山花卉种植基地面积达多亩。
“接下来,我镇将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依托旅游资源,打造黄磜镇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完善黄磜镇茶产业协会,规范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管理,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创造节日效应,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打响黄磜农产品的名气。”谈及黄磜镇特色农业的未来,该镇党委书记朱君信心满满。
“特”字之上,新丰的乡村振兴还强调“农旅融合”,探寻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在丰城街道横坑村一处小山坡旁,蜿蜒的溪水滋养出一道蜿蜒的竹林,竹林与小山坡一起围出一片多亩的农场。这片小小的土地,一年四季种养上百种应季的蔬菜瓜果、蛋鸡奶牛,为珠三角一带多个家庭、餐厅和饭堂供应健康、安全、有机、新鲜的食材。
这个农场叫“蔬东坡”,是一个社区支持有机农业园。农场主不是传统印象中几十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而是一群朝气蓬勃、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很多人认为我们从事的是农业,其实我不那么认为。”农场主之一的潘伟告诉记者,除了种植有机农产品,农场目前已与省内多家旅行社和研学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把农场打造成亲子教育基地。
他说:“我们现在还和研学机构一起开发了一些农耕教育课程、自然科普课程等活动,这些都是为全省中小学生和家长打造一个走近田园、体验农耕、学习生态的自然教育场地做的准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农场每个月都要接待10个以上来自粤港澳等地的旅游团,热闹非凡。大小朋友来此嬉戏,既享受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又学习到传统的农耕知识,受到越来越多在城市居住的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据统计,截至年5月,新丰有农业企业(农林牧渔)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12家,县级示范社28家;家庭农场40家,其中:市级家庭农场3家,县级家庭农场4家。
除此之外,该县还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9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省菜篮子基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厚实的农业基础为新丰的父老乡亲铺就了一条越走越宽的乡村振兴之路。
有了好产品,还要有好销路。对此,新丰围绕“打造珠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地”目标,引进云髻峰农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新丰县优质农产品营销平台项目,大力助推全县农产品行销天下,为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乡里乡亲知“乡愁” 聚贤育才解远忧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优秀人才的回流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凭着对人才的渴望,新丰在全省开风气之先,与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联合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旨在通过课堂培训、视频/在线培训、定期阅读+课后会谈、现场讲授、外派参观培训、专题研究等形式,创新“从课间到田间”的培训模式,培养培训广东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和“新农人”。
3月,新丰县在该县党校举行广东新丰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并举办第一期培训班,培训班由广东财经大学多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主要围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主题,从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深入讲授相关内容。经过遴选,来自该县各乡村(社区)的50多名学员参加了揭牌开班仪式及乡村旅游知识学习培训活动。
广东新丰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第一期培训班圆满结束,并在马头镇秀田古树公园举行结业仪式。潘霏摄
作为乡村人才培训基地首期培训结业学员,下埔村党支部书记潘静雯感触颇深。年,在广州工作的潘静雯选择回乡做一名村支书。她说:“每次回村,看到生我养我的村子还是那么穷,我就想为家乡做点事。”4年的实践,潘静雯深刻感受到,如今农村工作最重要的是人才。
潘静雯说:“以往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导致人才也流向城市。长期以来,乡镇一级招不来人才,招来了也留不住,这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一大难题。本地农民苦于缺乏获得技术的渠道,找不到乡村建设的路子。”她希望,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培育了本土人才,也让更多像她这样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对实现乡村振兴更有信心。
据悉,新丰开办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训三类人才:乡村振兴基层带头人(村干部等)、乡村振兴经营人才、乡村振兴职业技能人才,以此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提升广大农民素质,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近期,该县还与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顺利签约总投资12亿元的“广东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项目,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家园
生态是新丰的富民立县之本。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该县提出了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10年时间将全县农村建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为此,全县各级部门紧盯今年内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任务,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并在此基础上加紧编制各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力争到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按照“整体推进、示范带动、体现特色”的思路和方法,以镇为单位统筹做好村庄规划,将每个村庄作为一个点,通过旅游元素把这条线将每个点串联起来,点面结合,形成全县乡村振兴建设总体规划这个面,并统筹布局好道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公建共享的基础设施。
青山绿水旁的怡情庄园。潘慧恩摄
在推进中,注重发挥梅坑村、大岭村、大陂村、天中村等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县内其它15个省定贫困村及8大片区、56条示范村的建设步伐,围绕每个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方向,科学选择不同模式,逐级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做到条村有种各不相同的特色。
云髻山下,新丰江畔,盛夏南粤大地的美丽画卷正缓缓展开。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大潮里,新丰县将坚持以产业发展为要、文化传承为本、人才回归为重、生态保护为基,奋力破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三大难题,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共赢,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来源:韶关日报年06月27日A6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