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旅游
·连平特产
·连平十大特产
·连平十景
·连平名人
·连平学校名录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特产
·河源市十大特产
·河源市十景
·河源名人
·河源学校名录
·广东品牌网
·广东旅游
·广东特产
·广东十大特产
·广东十景
·广东名人
区划代码面积简介元善镇km2 元善镇位于县境中部,东邻忠信,南依溪山,西靠陂头,北接上坪,面积约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人。地势北高南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矿藏、水力…[详细]城东社区
城南社区
城西社区
城北社区
南湖社区
东河村
石龙村
邓村村
大埠村
溜潭村
江面村
醒狮村
前锋村
警雄村
新龙村
鹤湖村
东联村
密溪村
增坝村
河坝村
上坪镇101km2 上坪镇地处龙川县北部,毗邻江西省定南县、寻乌县及本省兴宁市。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2.8万…[详细]上坪社区
中村村
古坑村
小水村
旗石村
东南村
东阳村
惠西村
西坪村
下楼村
布联村
新陂村
石陂村
下洞村
三洞村
新镇村
内莞镇102231.5km2 内莞镇位于连平县东北部,东邻和平县,南与油溪镇、高莞镇相接,西北毗邻元善镇、上坪镇。其前身是年成立的内莞公社,年改为内莞区,年…[详细]横水村
大陂村
塘兴村
小洞村
蓝州村
显村村
莞中村
桃坪村
蕉坪村
高湖村
大水村
陂头镇104.8km2 陂头镇位于连平县西部,距县城42公里,西与翁源县交界,南与新丰县接壤,北与江西全南县毗邻。全镇总面积.8平方公里,有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近2…[详细]陂头社区
连光村
连星村
官岭村
李坑村
资溪村
陂头村
夏田村
金中村
腊溪村
三水村
分水村
花山村
大华村
蒲田村
塘田村
贵塘村
溪山镇.3km2 溪山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3平方公里,国道线贯穿境内。年,全镇辖9个村,有人口人。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水力等…[详细]岐山村
茶山村
丰盘村
软坑村
百高村
溪西村
东水村
马洞村
东罗村
隆街镇107.2km2 隆街镇位于县境南部,东邻田源镇,南依新丰县马头镇,西连翁源县,西北靠陂头镇,北距县城25公里,地处连平河下游,面积.2平方公里,现辖21个村(居…[详细]隆街社区
立新村
古石村
东坑村
贵岭村
沐河村
龙埔村
岑告村
隆兴村
镇南村
隆东村
隆河村
东埔村
梅洞村
三坑村
百叟村
双头村
沙心村
长沙村
径头村
沙圳村
田源镇108.9km2 田源镇位于连平县东南部,东接河源市郊区,南连新丰县,西邻隆街镇,北与溪山镇、元善镇接壤。全镇总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万亩,耕地1.2万亩。…[详细]肖屋村
水西村
永吉村
田东村
田西村
长翠村
新河村
油溪镇109km2 在县境东部,面积平方公里。年,全镇辖19个村,有人口人。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全镇耕地面积亩,主要种植水稻,兴办有茶叶、…[详细]蕉园社区
溪南村
下阳村
兴中村
大东村
富乐村
大塘村
茶新村
彭田村
金龙村
油东村
上镇村
新溪村
官桥村
小溪村
长潭村
九潭村
长丰村
石背村
忠信镇110km2 忠信镇被誉称为“河源市第一镇”,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是广东省中心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忠…[详细]老街社区
黄岭社区
栗园社区
径口社区
官陂社区
上坣村
司前村
西湖村
新下村
中洞村
柘陂村
水滣村
东升村
黄花村
曲塘村
大坪村
大陂村
高莞镇62.5km2 高莞镇位于连平县东南部,东北与和平县青州镇接壤,西北与原九连镇相连,西南靠油溪镇,南与忠信镇相连,辖区面积62.5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全镇总人…[详细]二联村
徐村村
丁村村
高村村
太平村
中平村
高陂村
河西村
西南村
右坑村
大湖镇11379km2 大湖镇位于连平县东南部,北邻绣缎、东接东源、西依忠信、南与三角镇接壤。境内有一个久旱不干的湖(天井湖),周围土地平坦开阔,因而得名。南宋端平元年(公元…[详细]大湖社区
库区村
罗经村
五禾村
湖西村
油村村
盘石村
湖东村
活水村
三角镇11444.6km2 三角镇位于连平县境内东南部,东邻大湖镇,南接河源市郊区黄沙镇,西依忠信镇,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力资源较为丰富。三角镇于1…[详细]桐岗村
向阳村
新民村
阳江村
石马村
塘背村
白石村
新村村
石源村
绣缎镇11578.7km2 绣缎镇位于连平县境东南部,地处连平、和平、东源三县交界处,面积78.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详细]绣缎社区
新建村
尚岭村
沙径村
建民村
塔岭村
坳头村
民主村
金溪村
红星村
一九八八年初,广东省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惠阳地区撤销,一分为四。设置地区级河源市,辖四县(龙川、紫金、连平、和平)两区,原河源县分为河源市源城区和河源市郊区两部分。从此,河源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源城,现在是源城区政府的所在地,又是河源市政府的所在地,而且在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是河源县县治,是河源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虽设置不久,但河源却历史悠久,有丰富的史料,无史不成今,借史可兴今。研究从河源到源城的历史沿革,会有一定的兴今作用的。
一、河源建县前的简况
河源位于广东东部,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在今新丰江水库区,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迹,这说明远在六千多年前至一万多年前,这里一带已有人类活动。东周春秋时期,这里属楚国范围。东周显王35年(公元前年),越王勾践传至第六代孙(名叫无疆)时,越国被楚国灭掉了。越国的王孙贵族纷纷南逃,在楚国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分别建立了后人统称为“百越”的许多小国,所以,东江地区在那个时期是属于“百越地”(清同治《河源县志》称为“百粤地”)。战国末期,这些小国又先后为楚国所灭,楚国在原“百越地”设置县、郡以加强统治,开始了地方行政区域的建制。 “县”这种地方行政区划,开始于春秋时期,最初设置于边远的地区,秦、晋、楚等国都把新兼并的土地置县管辖。战国时期,边地逐渐繁荣,才在郡下设县,产生郡、县两级制。东江地区那时属于楚国统治,据传说已有了傅罗(后改为博罗)县的建制。秦统一六国后接着平定南方越族地区(古称南越)后,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东江地区分属南海郡的傅罗、龙川、番禹三个县。 古代龙川县地是傅罗的东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开始建县,因其县北有龙穴山(又称龙川山),东江上源在此穿穴而过,故称龙川。当时龙川县的范围包括今龙川、五华、兴宁、和平、河源等县以及紫金、连平、新丰、龙门、平远等县的一部分,它的治所设在今龙川县的佗城。秦末,龙川县令赵佗接任南海尉后,兼并桂林和象郡,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平定南越,置九个郡,南海郡范围缩小,辖六个县(番禹、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隶属交州。自公元前年至公元年共六百九十七年间,河源是龙川县的一部分。
二、河源建制沿革及隶属关系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年),龙川县分出了河源、新丰两县,都隶属广州南海郡。从此有了河源县的建制,也有了河源县城的建立,到现在有一千五百零陆年的历史了。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年),河源县隶属梁化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年)改梁化郡为循州,治所在归善(今惠州市东),管辖归善(今惠阳)、博罗、河源、兴宁、海丰等县,当时龙川县并入河源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年)循州改为龙川郡,治所在今惠阳东北,休吉县(即新丰县)并入河源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年),龙川郡又复名循州,河源县曾分出一个石城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年)石城县又并入河源县。 自唐朝至明朝约一千年间,河源县管辖范围无大的变化,但所属的州、郡变化很大。唐朝循州(曾改名雷乡郡、海丰郡)属岭南道。五代南汉元享元年(公元年)增设祯州,治所在原循州治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县;循州的治所迁至雷乡,辖雷乡县(唐朝时从兴宁分出,后改为龙川县)和齐昌府(后改兴宁县)。宋朝时祯州属广南东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年)改祯州为惠州,直至清末,名称未变,但在元朝曾一度升为惠州路,明改为惠州府。元朝设行中书省,惠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明初,惠州属广东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公元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明洪武九年(公元年)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惠州属广东布政使司。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8年)划出河源县和龙川县部分地区设置和平县。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年)划出河源、英德、翁源三个县的部分地区设置长宁县(年改名新丰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3年)划出河源、和平、新丰、翁源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连平州(年改连平县),河源县属惠州府连平州。河源县范围一再缩小。 清朝,河源县属广东省惠州府。民国初,河源县属广东都督府潮循道。年,河源县属广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惠阳。 年10月,河源县属广东省人民政府东江专员公署,年属粤东行政公署。年改属韶关专区,年起属惠阳专区。 年三月,建立河源市,市委、市政府设在源城镇。市区范围包括源城镇、东埔、埔前、高埔岗四个镇(场),称源城区。
三、历史上河源县管辖范围的变化情况 源城,原名河源城,又名槎城,是河源县的县治。它的治下有多大呢? 历史上河源县的管辖范围,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一是隋朝时的扩大(并龙川县和休吉县)。二是明朝后期的缩小(析和平、长宁、连平三县),三是解放后的现状,由于历史上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很简略,地图资料更缺乏,只能从河源设县后划出和并入的变化推测出大致的范围。首先分析一下同邻近各县的关系。 1、同今龙川县的关系:据《广东省县图集》说:龙川县在“隋开皇十一年并入河源,于唐天授二年重置县,更名雷乡,隶属循州。南汉又改雷乡为龙川……”,似乎今天的龙川县过去曾属河源县管辖。查《嘉靖惠州府志》和《河源县志》,虽然都说“隋开皇十一年省龙川入河源”,但以后又未提及从河源县复分出龙川县。那么今天的龙川县又怎样来的呢?据《惠州府志》说“唐中宗嗣圣周武氏天授”“析兴宁置雷乡,今龙川治”。而兴宁则是东晋时从(秦置)龙川县分出去的(当时分出的兴宁县包括今兴宁、五华、龙川等县)。再查旧《辞源》(民国四年初版):“龙川……秦置,故城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隋废。五代时南汉复置,宋徙今治。”《历史地理志韵编今释》(清道光十七年版)亦有相似的叙述。可见历史上有两个龙川县,一是秦置,一是南汉置,县治和管辖范围都不相同。府志、县志说的并入河源的龙川县是古龙川县,当时已分出兴宁、雷乡(即今龙川县)、河源、新丰等县,和今天的龙川县无关。 另查《唐书》循州属下的归善,注有“贞观元年省龙川县入焉”。《旧唐书》也说“归善……贞观元年省龙川并入”。这些资料可能比地方志准确,隋唐时龙川县并入归善,可能有部分地方划入河源县,并不是整个古龙川县都并入河源县。 2、同今和平县的关系:据《惠州府志》说,和平县是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析龙川地及惠化都置”。又《和平县志》(民国三十一年修)说“和平、仁义、广三等三图自龙川析,忠信图(按:当是惠化图之误)自河源析”,又说“原析河源之惠化图至崇祯六年建连平州,以和平之惠化图割属之,又以河源之忠信图割补”。可见最初设置和平县时,四分之三的地方从龙川县划出,只四分之一(即惠化图)从河源划出。以后惠化图又连同河源划出的忠信图设置连平州。所以虽然《河源县志》说过“(明)正德中析置和平县”,但今天的和平县所属并不是过去的河源县划出的。 3、同今连平县的关系:自南齐至明末的一千一百多年间,连平在河源县范围内,河源县名的由来,通常的说法是“县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见《元和郡县志》)。查“县北三百里”应在今连平县北部,“三河”当指连平河(上游名麻陂河)、大埠河和忠信河(上游名大水河),这三条河都是发源于九连山的南麓,自北向南约50公里流入新丰江,初置河源县时,就包括这三条河流经的地方,(即明初河源县的惠化都和忠信都)。明末所以要从河源分出连平,是由于“九连山多盗”。据《惠州府志》载:明朝时河源县东西距离里,南北距离里,东南至西北里,西南到东北里,是当时府属各县中面积最大的,而且县志偏在县的南端,对远距四、五百里外的北部九连山区是很难管理的。所以唐朝曾分出一个石城县。明末分出连平州,是为了有利于北部山区管理的。据《广东省县图集》说“明……析河源、长宁(今新丰)、翁源之地置连平州”,所以,今天的连平县并不是全部从河源县分出的。 4、同今新丰县的关系:新丰县是南齐时和河源县同时从龙川县分出的,当时的县治在今县治(丰城镇)东北十余公里。隋炀帝时并入河源,至明隆庆年间又划出设长宁县(后改为新丰县)。新丰曾有九百多年属河源县。据《辞海》说:“明分河源,英德、翁源三县地置长宁县”,所以今天的新丰县也不是全部从河源划出。又:原划入新丰县的锡场区在年2月划归河源县。 5、同今龙门县的关系:原河源县平陵平奢两约,解放后划给龙门县。(年2月中央核准备案)。 6、同今博罗县的关系:《河源县志》说“崇祯六年又割博罗之长平二图六图以补河源”。而县志之长平都地图就包括现博罗观音阁及以北东江西岸地方。解放后长平地区划回博罗,而原属博罗的埔前则在年7月正式划给河源。 7、同今紫金县的关系:没有任何资料说今天的紫金县同过去的河源县有什么关系。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历史上河源县的管辖范围是: 南齐建县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源城区、郊区(除半江、锡场、埔前)和连平县的大部分地方以及龙门县的平陵地区,(也可能不包括今天的河东地区)。这样的情况过了一百一十多年,到了隋朝时,河源的管辖范围扩大到今新丰县的大部分地区。(今天河源的河东地区可能是那时才并入)。又过了一千年,到明末,河源县范围缩小,只包括今天的源城区、郊区(除半江、锡场、埔前),加上今龙门的平陵地区和博罗的长平地区。再过四百年,到解放后,划出长平地区给博罗,平陵地区给龙门,从新丰划回半江、锡场,从博罗划回埔前。又过了三十八年,建市分区,形成今天的情况。
四、县(区)以下的行政区划 关于河源县下属的行政区划,明以前无资料可考。在明朝,据《嘉靖惠州府志》载:“都五:曰大洲,隔江曰蓝能,曰永顺,北曰忠信,曰长吉”。“里六:大洲二,蓝能一,永顺一,忠信一,长吉一”。又说:“旧里盖多乱,后并为十,景泰间并为九,天顺间并为七,正德间析惠化一隶和平”。可见明朝河源县以下是都,都以下是里;而都和里可能区分不大。(划给和平的惠化里在府志沿革表中又说是“都”)。 清朝的《河源县志》对县以下区划开列很详细,并有地图可查核。当时的县下属四个都:大洲、蓝能、永顺、长平。(其中长平都是从博罗划入的。明朝时的五个都只剩下三个,减少的两个中,忠信都是划给连平的,长吉都可能是划给新丰)。都以下为约,全县共二十五个约,(大洲都辖十一个约,蓝能都核九个约,永顺都辖六个约,长平都无约,有一十三个堡)。约以下为村,全县共有二百个村(列出村名的个),另有圩市33个。县志中都以下又有大乡,全县共有大乡二十九个(其中河源县典史属下二十个,蓝口司巡检属下九个),而开列的大乡又都称为约,(与都属下的约名有的相同而有的不相同)。 民国期间,河源县以下设乡(镇),全县共30个乡(镇),即:仙塘、古云、下屯、义合、黄田、久社、蓝口(镇)、柳城、船塘、骆湖、曾田、上莞、三河、漳溪、黄村、康禾、灯塔、顺天、南湖、桥头、回龙、洪溪、鲤鱼、古岭、平陵、东埔、槎城镇、高埔、石坝、观音阁(镇)。 解放初河源县以下设大区大乡,(年有五个区31个乡,另城区,下设五个联组)。年10月改为小区小乡,(年普选时有十一个区(镇)、个乡,一个区级镇,一个乡级镇)。年国庆前全县实现公社化,政社合一,公社下面是大队和生产队,(年有23个公社、个大队、个生产队)。年冬政社分开,设立区乡政权,(年全县设有25个区,一个镇,下分个乡,2个乡镇级,4个国营农(林)场)。年10月撤销区公所设置乡(镇)建制,(设置18个镇、8个乡,保留源城镇)。 河源城在清朝属大洲都,称在城约(含附郭四个村:上郭、中郭、下郭、泷下),当时没有设立镇的机构,行政、民事等由县衙统管。民国初年(年)河源城划为三个乡(联安、义荣、三社),民国二十六年(年)由三个乡改为二个镇(在城镇、附城镇),民国三十三年(年)把两个镇合为一个镇(槎城镇),均下辖保、甲,(槎城镇辖10个保、个甲)。解放后县以下设区,县城区下辖东埔乡和五个居民联组。年11月设城镇人民政府(区级),下辖五个办事处。年至年城镇下辖南门角乡、水上办事处和十个居民委员会。年9月成立城镇人民公社,下辖九个大队。年废社设区,城镇下辖七个居民委员会。年,河源城镇改称源城镇。
行政简介 源城区为县级行政区,是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河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源城区是原河源县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县治自南朝齐永明元年(年)设置。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成立河源市,原河源县分设源城区和郊区(即今东源县)。源城区由源城镇、东埔镇、埔前镇和国营高埔岗农场组成。7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源城区源城、东埔两镇建制,设立源南镇和上城、新江、东埔、源西4个街道办事处,保留埔前镇和国营高埔岗农场。总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28.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8万人。 源城区交通发达。境内国道、河(河源)惠(惠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河(河源)汕(汕头)公路横跨东西,新规划的国道、粤赣高速及河(河源)龙(龙川)高速公路分别从城区的东西两边通过;我国南北第二大动脉京(北京)九(九龙)铁路以及广(广州)梅(梅州)汕(汕头)铁路贯穿全境;东江河道可供吨级轮船直驶惠州、广州。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0.5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度。在市区西部是闻名全国、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新丰江水电站。 源城山清水美,风光绚丽,东江、新丰江交汇于市区中心。境内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天,年均气温2l.7℃,1月均温11.9℃,7月均温28.1℃,年均降雨量毫米。 矿产有铜、钨、锌、铁、煤、水晶、粘土、萤石、铀等。桂山自然保护区有广东最大和世界少有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资源丰富,与肇庆鼎湖山、云南西双版纳并称为北回归线“沙漠腰带上的东三奇”。保护区有吊皮椎、山茶、香樟、桫椤等稀有植物和五爪金龙、蟒蛇、金钱龟、穿山甲等10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新丰江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可直接饮用。 城区有龟峰塔、阮啸仙烈士陵园、鳄湖、高埔岗温泉度假村、化龙路商业街、太平风情街、新丰江电站大坝;大桂山生态旅游区有野趣沟、七礤水库、园中园旅游区、响水风景旅游区;位于新丰江上的喷泉是亚洲第一高喷泉,主喷水柱高达米。近几年来,在岩前等地先后发掘有恐龙蛋、骨化石群体。主要土特产有三黄鸡、红瓜子、茶叶、花生油、荔枝、龙眼、五指毛桃、萝卜酸系列产品、米排粉等。
乡镇介绍 位于河源市市区西部,东至河源大道以西,南至新丰江以北,西至万绿湖新港镇以东,北至东埔街道办高塘村以南,总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4个村委会和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56万人。年工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增长40.2%。税收收入万元,比上年增长46%。引进企业5家,实际吸收外资.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 位于河源市南端,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博罗县石坝镇,西连桂山,北靠源南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5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圩镇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4.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该镇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年基本无霜冻,是源城区主要产粮区和蔬菜基地。年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元。农业以种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花生、黄豆、果蔗、糖蔗、红瓜。河源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落户该镇南陂、双头村、罗塘村。镇内有工业园区2个(大亨工业村、长坑工业园),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至年底,全镇共引进外资企业30家,合同投资总额3.8亿元人民币,年产值达1.2亿元人民币,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多人。有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万立方米,小型水电站4个,总装机容量1千瓦。有中学2间,小学16间,幼儿园2间,医院1所。 位于市区近郊,东邻紫金县临江镇,南接埔前镇,西连新丰江水库,北靠源西街道办。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水稻、经济作物。矿产资源有萤矿、铝、瓷土、稀土矿和石英矿等,特别是萤矿储量十分丰富,年开采量达8万吨。以蔬菜种植和鸡、猪、水产养殖为特色的城郊商业农业得到稳步发展。年,全镇蔬菜基地面积扩大到1.54万亩,生猪出栏量2.58万头,三鸟出笼量.36万只,水产品产量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5%、5.4%和7.1%。全镇农副产品商品率达85.6%。至年全镇已成功开发出风光工业区、白田工业区、榄坝工业区、墩头工业区,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l宗,入园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4.21亿元人民币。全年实际吸引外资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增幅达.8%。 位于河源市南端,距市中心12公里,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人。粤赣高速公路、广梅汕铁路、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地下有丰富的温泉水资源。年工农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从年开始,农场实施“工业兴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农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规划兴建2平方公里高埔岗工业区,至年底,园区共投入资金0多万元,开发“三通一平”土地多万平方米,引进ll家企业入园。雅达电器有限公司、丰叶电器(河源)制造有限公司、源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高盛木器加工厂已投产,工业区生产形成了以电子、生物、电器为重点产品系列。年工业总产值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引进外资兴建了占地面积亩的龙源温泉风景区,为促进农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感谢网友"yueli"分享此内容。]
百度推广
以下地名与连平县面积相当:
浙江省杭州建德市
黑龙江伊春友好区
山东省东营河口区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
山西省忻州繁峙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若克雅乡
福建省宁德古田县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五峰镇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重庆市合川区
连平县相关名人
颜希深(~)
颜检(~)
谢国平(~)
颜伯焘(~)
陈万(?~1)
练廷璜
练恕(~)
何深(~)
何秉钧(~)
颜国华
谢静生(~)
刘凤楷(~)
颜以燠(~?)
江任之(~)
吴泓生(~)
颜筱园(~)
到连平县必去著名景点
连平博物馆
黄潭寺遗址
文天祥二女墓
风吹蝴蝶山
陂头岩洞
圣迹苍岩旅游区
黄牛石自然保护区
溪山瀑布
上洋遗址
牛栏坑遗址
水西摩崖石刻
练恕夫妇墓
连平合水塔
圣迹苍岩摩崖石刻
大嵩径摩崖石刻
朝山遗址
连平县特产与美食
连平鹰嘴蜜桃
上坪鹰嘴蜜桃
连平火蒜
牛角粽
萝卜爽
上坪水蜜桃
樱桃番茄
薯丝煲
客家豆腐
“霸王花”米排粉
连平绿茶
连平香菇
木雕樟木套箱
连平木雕工艺
蕉湖茶
九重皮
连平县民俗文化
忠信吊灯习俗
紫金花朝戏
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
和平猫头狮
龙川手擎木偶戏
住宿办公写字楼出租地皮出售。
邮箱:
qq.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贵州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