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纵队纪念馆亟待挺进

郝万利 http://m.39.net/pf/a_4621482.html

大约十年前,当红色文化宣讲,红色基地建设,红色基因传承还没有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之时,我就做了一件事情,对我市校园里的红色印迹作了一番探寻。其中就有原西门小学的丹阳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原延陵中心小学延陵战斗纪念碑,原城南小学接管上海入城集训地,荆村桥《解放日报》旧址。我以《珍贵的印记特殊的教材》为题,利用当时我主持的《丹阳日报·教育版》,以照片和文字解说的形式做了一个整版的介绍。过了几年,我又以《红色基因弥足珍贵红色教材传承传统》为题,写了一篇近万字的研究文章,专题介绍丹阳校园里的红色文化。

八九十年前,在风雨如晦,黑幕沉沉的丹阳的大地上,早期的丹阳共产党人就点燃了革命的星星火种。自此,志士仁人,英勇豪杰为了理想信念,为了翻身解放在丹阳大地上浴血奋战,舍生取义。大革命时期出现了早期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梅嘉生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出现过胡文杰、符祥仁、蒋金柱等革命烈士。丹阳境内留存的红色基因基地有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华东财经委旧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界牌镇中共(京沪)路北特委旧址、《解放日报》旧址等。这地地方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保护,进行了布展,向后人展示其光辉的历程。

除了第三野战军的留下的红色进军足迹,在我市还有多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的足迹,那就是新四军在丹阳抗日的足迹。从新四军的首次夜间战斗新丰车站战斗,到新四军威震江南的贺甲战斗,已经载入丹阳史册。但是仔细研究新四军在丹阳抗战的历史,我们就会发展,不但在丹阳历史上,就是在新四军军史上也彪炳史册的一件大事——“新四军挺进纵队”,无论是研究还是展示,毫无疑问,我们欠缺了一个纪念馆,最起码是一个史料陈列馆。

年10月,中共党员管文蔚在家乡丹阳县组织倪山自卫团,随后又帮助周围各乡组织自卫团,在访仙镇后册塘村正式成立“江南抗日自卫总团”,辖丹阳、镇江、武进、扬中4县80多个乡的自卫武装,共多人。年7月,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约见管文蔚,又派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前去视察,授予丹阳游击纵队的番号,管文蔚任司令员,韦永义任政治处主任。9月,改番号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对外称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在其存续的两年零8个月时间里,丹阳访仙、建山范围内的倪山、戎梅马、后册、管山、麒麟等地都留下了挺进纵队战斗的足迹。

“新四军挺进纵队”为新四军增添了千余人枪的地方武装,为新四军北上南下东进提供了跳板和桥梁,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史》有详尽的记载和明确的定论。挺进纵队还成为军队和国家干部的摇篮。《新四军挺进纵队人物录》中收录挺纵人物达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2名、副省军职以上领导干部45名;上将1名、中将2名、少将17名;烈士名。

创建于丹阳,为创建丹北和苏中抗日根据地,确保新四军实施东进、北上、南下的战略行动,圆满实现“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部署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到目前为止在丹阳只见诸于史料记载,在丹阳没有一室一馆的陈列与纪念,作为一个丹阳人于心不忍,于心不安。

自上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粗略统计,从成立新四军的那片土地,到新四军重建军部,凡是新四军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都建有纪念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不下三十处。在我省新四军纪念馆或战斗遗址纪念地也有二十多处,规模较大的就有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溧阳水西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

大凡新四军重大活动的地方都建立了纪念场馆,唯独没有的恐怕就是丹阳。这是新四军研究会的专家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丹阳人,理解这句话,已经无需从其价值和意义上进行考证,在要不要建的问题上进行论证,在建在哪里等问题上纷争,而是在如何建上尽早规划方案,在何时建上尽快拍板。

理由很简单。现在规划创建“新四军挺进纵队”纪念馆,与外省本省市县相比,我们是填补空白。“新四军挺进纵队”成立到今天,岁月过去了82年,在世新四军老战士已经为数不多,无论是抗日故事的采集还是抗战实物的征集都将越来越困难。

多少次站在句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站在高邮抗战最后一役文化园,每次都有感慨,人家该建的都建了,我们呢?新丰战斗未建馆,贺甲战斗未建馆,挺进纵队馆未建,挺纵在丹阳的辉煌历史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是时候了,所想的所做的只能是必须是以挺进的力量和速度把“新四军挺进纵队”纪念馆尽早尽快建起来,给历史一个交代!(周竹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xs/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