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精品笔记体与关键词评新丰客新

张锐锋,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文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欲望的面孔》曾获得自治区教育厅社科类论文二等奖。

笔记体与关键词

新丰客的新笔记体小说百篇在文体和叙事方式上呈现出一种对传统叙事方式的回归和认同,这是对魏晋《世说新语》以来中国传统散文化叙事方式在新文化语境下的应用,这种回归与认同的创作姿态在中国当代小说作家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从汪曾祺、林斤澜、阿城对中国古典散文抒情写意风格在小说叙事上的创造性应用,到贾平凹、莫言对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叙事风格的迷恋、仿制与更新,都可以看到借力传统,创新当代小说叙事方式的一种持续性的努力。新丰客的笔记体小说创作整体上可以看到,铺叙世风人情、挖掘事件背后的情志与韵味,手法圆熟,笔墨张弛有度,体现出对于传统笔记体小说事简韵长,诽谐隽永风格的谙熟,又杂糅现代短篇小说悬念、倒序、幻化等手法,增加了小说整体上的趣味性。本文着力于对这百篇笔记体小说对传统认同背后隐含的创作动力和根源的分析,力图揭开创作背后的无意识文化机制,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在情感和精神结构。

这百篇笔记体小说从主题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乡村民俗风物记忆、城市世情百态记述、民间口述历史、个人文化与精神史和哲理等五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占了大约29篇;第二个部分大约34篇;第三个部分占了大约9篇;第四个部分大约26篇;第五个部分2篇。各题材类别之间存在交叉纠葛的关联性,通过这样的分类,便于发现作者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形成的语言-精神-文化疆域,从而理解整体上投射出的小说表达的美学内蕴和价值取向。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通过叙事方式的多角度变化和主题的多样化讲述,在百余篇的笔记体小说中,暗暗地形成了对三个文化区域的描述和建构,并且赋予了三个文化区域不同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特色。以下笔者将用关键词的方式进行分析:

首先是乡村民俗风物记忆,这里的关键词可以用情感和神秘这两个词,在这个世界里,包含了一种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内在情感的体悟,在人的生活遭遇和命运沉浮里具有一种与天地运行之道相应和的神秘关联,这种情感和神秘是作者深味和认同的价值取向,是凝聚了作者内在信念体系的一种路标,作者借此理解自己所经历的其他文化区域的生活。于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里可以看到:《误识》中由于“我”年轻不能准确理解漫瀚调里热烈的情爱,而在成年的回顾当中的意会;《躲刀》里犯了伦理罪行的大个子对自己的干脆利落的惩处;《俗语》里对于生活好与坏转换的朴素认知;《留宿》中农村的古道热肠;《山洪》里通过生命考验,重新找到爱的真谛的夫妻;《村姑》、《大力》等篇目里乡村里人性的朴素、坦率。这是一个用情感来表达和联系的世界,情感是这个世界里的人判断自己生存状态是非真假的核心依据。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侧面里,人事与天意紧密结合,可以在阴雨天里以《扫天》的方式让天转晴;也可以在《自罚》里点柴、端盆、祈祷来止住暴雨;可以有“鬼通传”的《异事》,也可以又随着农业政策干涸又出泉的《乡井》。

与此构成鲜明对比的是作者笔下的城市世情百态记述的部分:这里的关键词是虚伪和谐趣,作者的笔触是带有冷眼的讽刺和调侃的戏谑。这个世界的文化是现实的、物质的、功利的,每个故事里的人的生存法则和价值依据是利益的得失和社会位置的高低。在这个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到《短信》、《建议》、《签字》《做派》等官场情态,那是虚伪与扭曲的人性和作伪成真的惯性;可以在《印章》、《兑换》、《停电》、《广场》等篇什中读到各种自然而然的欺骗与狡诈,以及这些行为引起的“笑果”;《误会》、《放牲》、《原配》、《断案》、《早熟》等篇目中,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惊愕、愤慨、无奈和嘲笑;尽管这个世界是作者生活于其间,却很难有亲近感的世界;是作者理性思考与批判的世界;是作者体会艰难与困惑的世界。

第三个部分是民间口述历史的部分,这里的关键词是鲜活与细节,对于这些在民间记忆中呈现的历史人物,作者的笔下有种口语叙事的风格,保留了历史发生状态的活性,在一定意义上解除了书页里历史的刻板和枯燥,消解了宏达叙事中历史人物在历史的意义下面,如草芥般的微不足道的状态。:《凡胎》、《扑死》《龙蛇》、《黑豆》、《落荒》《谶语》、《屁股》上下文的缺失在那里留出了思考的空间,引发了我们对历史的真实存在形态的无限构想,对于历史人物的体会开始变得有血有肉,增加了对历史的细节性感知的深度。

对这三个部分构成连接关系的是个人文化与精神史,这里的关键词可以用内在与成长,在这些带有自传性的笔记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件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之后,显露了溢出事件作为一个行动和故事之外的的内在光泽和韵味,从而简练又聚焦的反应了一个来自乡野文化人精神的成长历程:《斗草》、《情书》、《后话》表达了情感自我由少年的懵懂到中年顿悟的过程,期间的曲折凭读者的想象,有种留白的效果;《抢救》、《情猪》、《聚餐》、《诗意》等篇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趣味,年轻的文化群体如何形成一种关于精神成长的对话;《豪言》、《张说》、《仙境》、《启蒙》等篇目可以看到讲述者对于精神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推崇,也是自我文学创作的自觉性在生活片段中的体现;《儒者》、《起名》、《遗憾》、《余恨》、《预言》、《伤别》等篇目通过片段式的展现与汪曾祺的师友往来,内含着对于一种文化理想境界的倾慕与向往。

这个部分所有的篇目实际上是解读这百篇笔记体小说的一把钥匙,也是作者观察人情世故的基本视点所在。这个视点基本上可以把握整个作品的情感基调和价值取向,也可以理解作者创作的局限和不足。为什么会形成由民间的情感世界到现代城市生活的理性思考这样一种内含的脉络?可以在更深入的层面上发现:对于乡村的生活,讲述虽短,却趣味盎然,对于城市的批判虽然看到了矛盾,却仅仅停留在不合理的表层,未能深入现代生活和文化的深处,这本身表明作者力有不逮的问题,也充分说明了作者文化认同的聚焦点。这个是与作者的文化成长精神史密切相关的。在语言上,作者对地方话和文言的使用娴熟有致,却短于对一个事件的有逻辑的深层推进,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讲述者的语言表述也正是他精神文化停留在抒情写意的传统与乡土现实的感情之间的一个表征。有的故事是非常好的中长篇素材,但是在这里却只以百余字的笔记体讲述,甚为可惜。

笔记体小说总体上在表达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上有比较大的难度,要能做到寥寥数语,追魂摄魄的创作功力,是文学创作一个比较大的课题。作者需要有很多副笔墨,要善于驾驭和应用各种话语形态,同时还要有对现代思想较深的的认识,才能更为深刻的,细腻的描述和呈现现代生活的整体风貌。还是要指出:一个作家运用笔记体去展现生活中的丰厚与广博,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来源《鄂尔多斯》文学月刊

责任编辑:张小龙

两学一做·文艺动态·名家精品·重大活动·通知公告

鄂尔多斯文艺文学艺术家与爱好者的温馨之家

转载需经得同意并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hj/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