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民间节庆较多,几乎每个月有一个节日。其中,既有民族传统节日,也有地域性节日。油糍、开镰节等等,新丰所特有的美食和节日,代表了新丰这方水土的特点和民俗。
春节
春节,俗称农历过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新丰民间,过春节从农历除夕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为过好春节,从腊月廿三“送灶神爷上天”之日起,各家各户开始洒扫门庭、操办年货,准备各种过节食品。
除夕之夜,各户阖家吃年夜饭,然后贴春联,沐浴更衣守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长辈给后辈派发“压岁钱”。正月初一凌晨,家家争先开门鸣放爆竹迎财神,早饭后给长辈、邻居拜年。初一这天忌杀生、扫地,以示慈悲和避免冲撞财神。初三清澄,各家须把门前屋内的炮屑、垃圾打扫干净,谓之“送穷”。从初四开始,方可探亲访友。
作为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各家各户过年时均倾其所有,大操大办,农村过去还有杀年猪的习俗,并制作米饼、年糕、油糍长粽、糍粑等应节食品,既为节日自用,也作探亲“手信”。随着社会发展,物阜年丰,人们过年观念虽有所淡化,各种过年风俗却依然保持,各色年货更为丰盛,而且逐步兴起逛花市、看春晚、外出旅游度年假的新风俗。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开年宵(也称上元节),新丰民间有吃汤丸、闹花灯的习俗。这天,凡是上一年添有男丁的家庭,还须去本宗祠堂进香吊灯鸣炮,以昭告祖宗,祈求保佑。
二月二节
新丰民间俗称做“二月社”,时值冬去春来,万物甦醒,更是蛇蝎、青蛙、蚯蚓等动物陆续结束冬眠的季节,故又称“龙抬头”节。过去,农村做“二月社”时,人们纷纷去村头、水口的神坛社庙烧香祭拜,祈求土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驱邪消灾。节后,人们开始为上一年去世的亲人“上新坟”,以不过“春分”为限。
清明节
清明节作为传统大节,新丰民间过清明也极为隆重。这天,家家做艾糍、呼呼插艾青,备香烛、杀三牲,或联宗祭祖,或给本家先人扫墓,几乎处处见香火,时时闻炮声,是人们祭祖扫墓最集中的一天。
四月八节
新丰民间又称“鬼节”,也是清明时节扫墓的最后一天。据传四月八节是专为祭扫“孤魂野鬼”而设。这天,在葬有“无主坟”的地方,附近村民黄昏时会带着相助鞭炮、酒肉饭菜前来祭扫,并把祭品撒于“无主坟”四周及村口路旁,祈求孤魂野鬼不要作祟,保佑村民平安。也有人在村中路口、桥头烧香烛,祭祀在外亡故的亲人。
端午节
新丰民间过端午节,也是插艾青避邪,焚雄黄驱蛇,吃粽子过节,只是由于山区河流狭小无法划龙舟,人们便以下河洗澡代替。传说端午时下河洗澡能祛病消灾。所以,端午节这天人们吃过晚饭后,多去河里游泳洗澡。在梅坑镇,五月初一起民间还举行龙王出巡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月六节
新丰民间俗称“尝新米”,又称“开镰节”。旧社会,农民在熬过四、五月的夏荒后,终于盼到早稻成熟,新谷登场,便把农历六月初六定为“尝新米节”,既是庆贺开镰收割,也有“六六大顺”之寓意。这天,家家略备酒肉,户户煮新米饭,有的人家还把谷穗插于门楣、或置于供桌,以感谢天地之赐。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民丰衣足食,尝新米节的习俗已日渐淡化。
七月十四节
七月十四节,又称“中元节”,过去民间过七月十四节,意在追祭先人,故也称“鬼节”。随着社会发展,追祭先人之意已淡化,但过节习俗还在延续。因为农历七月中旬,正好夏收夏种结束,农事活动告一段落,辛苦劳作一个多月的农民,纷纷借此割肉买酒热闹一番。
中秋节
作为传统大节,新丰民间历来极其隆重。过节这天,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姑娘们拜月神,小青年放孔明灯。改革开放后,过中秋的气氛更为热闹,节前十来天,超市、商铺就摆满了各色月饼,应节礼品,亲友、同僚之间互送月饼、礼品、借此联络乡谊,增进亲情;不少情侣还趁花好月圆的中秋喜结良缘。由于中秋、国亲常连在一起,实行“黄金周”后,国亲中秋长假变成了人们旅游度假的旺季。
重阳节
新丰过重阳节有“头阳”(农历九月初九)、“二阳”(九月十九)、“三阳”(九月二十九)之分,但以过头阳为重。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民间素有登高转运风俗,从头阳之日起,人们纷纷结伴游山登高,青少年更是争相攀登境内最高峰,看日出,祈转运。县内一些姓氏宗支也有重阳祭祖扫墓习俗,往往把祭祖扫墓与游山登高结合起来。自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后,许多机关团体、企业、社区还举办敬老活动,或座谈聚餐,或旅游观光,有的单位还给老人送上慰问信、慰问金,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十月朝节
过十月朝是粤北风俗,新丰民间也过得很热闹。农历十月初,正值秋收结束,百物归仓,无论收成好坏,辛苦了一年的农民都借此犒劳一下全家。十月朝虽是小节日,但过节气氛很浓,许多人家用新打的糯米做糍粑,故民间流传着“十月朝,做糍糊(补)牛腰”的民谣,意思是入冬后要好好调养耕牛,以备来年开耕。
冬至节
新丰民间俗称“过冬”,且有“冬大过年”的说法。实际上,“过冬”远没有春节、中秋隆重热闹。不过,由于冬至过后风干物燥,是晾晒腊味的最佳季节,许多农家均杀猪劏鸭,纷纷腌制晾晒腊肉、腊鸭等。在县内,叶姓人家不过冬至节,谓之“叶者,忌冬也”。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风东渐,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及圣诞节等“洋节”也在新丰民间日趋流行,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每年情人节时,青年情侣幽会相聚,互诉衷肠,互赠玫瑰,常使花店的玫瑰售罄。圣诞节更是年轻人狂欢的节日,县城歌舞厅几乎成为青年男女的天下,他们点蜡烛、切蛋糕、唱歌跳舞、祈福守夜直至通宵。母情节、父情节虽不及情人节、圣诞节火爆,却另有一番温馨情调。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身边子女的一声祝福,一份贺礼;远在外地子女的一个问候电话,一条祝福短信、一张跨越千山万水的贺卡,都给父母带来莫大安慰,让他(她)们倍感亲切温暖。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兴,让人们常怀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无疑有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孝悌美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