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似乎觉得不大贴切,因为百度一下,名为“箬坑”村名的村有好几个,浙江有三个箬坑村,江西兴国县也有个箬坑村,而我要写的箬坑村则位于祁门县箬坑乡。
箬坑古称“环溪”,宋时属仙桂上乡新丰里,元朝后一直隶属十九都。何时改名箬坑无从考证,据可查阅的文献资料显示,清末出现了祁门“箬坑”一词。《清实录咸丰朝实录》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中记载:“又谕、张芾奏、浮梁景德镇败匪、悉窜祁门边境、请饬援师合剿一摺。曾国藩因江西肃清。先调张运兰一军。赴援湖南。该侍郎亦即日拔营。由武昌前往宜昌等处,乃浮梁景德镇败匪。竟倾巢东窜。突至祁门边界。延及箬坑、禾沙坑口一带。”另《曾文正公年谱》卷七记载:“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贼由榉根岭窜入箬坑,扑副将沈宝成之营于历口。其北路一股,由禾戍岭窜入,分扰各岭路。二十四日,提督江长贵击北路犯岭之贼,却之。二十五日,朱品隆援历口。二十六日,会剿箬坑之贼,破之。”(注:文中的“匪”“贼”是当时官方所称太平天国的太平军)由此可知,咸丰年间已有“箬坑”之名。
箬坑,因处山岗间坑地,多箬竹得名。
外乡人印象中的箬坑,应该是一个乡,一个一百三十平方千米、七千多人口的乡,一个境内有冯家顶土墙房、七彩玉谷、徽池古道、古长城、古战场、流源水库、伦坑马山汪村古村落、降上开花等诸多景点的美丽乡村,还是个会唱目莲戏的古老乡村,黄山徒步探险大道就始于此。而对本地人而言,箬坑就一个行政村,一个一千多口人的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其中上下箬坑居住的主要为王氏后裔,皮塘上半甲姓氏较杂。现如今,一河两岸,房屋连绵不断,新村与老村合二为一,甚是繁华。
之于我而言,知有箬坑地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中有同学来自箬坑,故知道离闪里不远有个地方叫箬坑,除了知道那里的人说话口音与闪里不一样之外,别无其他印象。或许冥冥之中注定要与箬坑结缘,并为之付出一辈子的情和爱,倾注今生所有的心血,还为之别离故土,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安下了家。
师范毕业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那个毕业生工作包分配的年代,自己基本无权把控毕业去向,一切都得等候组织统一安排,一纸调令几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或许领导在安排人事时,考虑到我的老家离箬坑不远,所以就把我分配到了箬坑。
初到箬坑,一切都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乘坐农运中巴,一路颠簸不停,车后灰尘翻滚,就像中巴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那时箬坑的公路是条断头路,车到这里必须掉头原路折返。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了,但那时的箬坑依旧显得十分落后,街道萧条,河西公路两旁除了箬坑初中、古陶瓷厂、信用社三家单位外,其他基本上都是板壁房。过桥到了河东,略显繁荣,除了乡政府、医院、小学、供销社等单位外,沿街店铺较多,有成天叮叮当当的铁匠铺、桥头旅社、小邵饭店、四合一饭店,还有理发店、机米店、裁缝店、豆腐店、肉铺以及好几家个体商店,这些店铺也多是临时搭建的板壁房。街道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箬坑人的居住地基本都在老村里。进老村口处,一条平整宽敞的石板路直通村里,这就是箬坑的老街。据老箬坑人讲,这条老街是以前箬坑的主要街道,也是途经箬坑的必经之路,那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是箬坑的商业街,村里的有钱人家都在街道有店铺,一栋栋高大的徽派建筑房屋分立街道两边,整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可惜随着岁月的流失,箬坑的商业中心渐向村外的公路转移,老街渐渐衰落,老房屋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颇有气派的小洋楼,昔日的石板路也被混凝土路面所覆盖,虽然看似平整了,但没有石板路那种古香古色的韵味了,老街却也变得宁静了,老村所展示给人们的是更多现代气息,老村不老了。现在街道能见到的老房子仅剩三栋了,而且由于年久失修,渐成危房,仅一栋还有人居住,走进这种老房子,历史的沧桑感还在,古建筑的气派还在,不禁让人联想,若这条街都还是这种老屋,该多好啊,那一定是一处不错的徽派建筑旅游景点。
往村里走,还有以前的老公社、电影院。电影院其实是王氏宗祠——履和祠,由于长时间风侵雨蚀,坍塌了,后来王氏后裔集资重修了履和祠,现如今又恢复了宗祠恢弘的气势,值得庆幸的老公社的办公场所现在依然是一栋保存较为完好的徽派建筑,弥足珍贵,为私人住宅,希望能再都保存些年份。履和祠正对面原来也是一栋宽大的老屋,由于太老了,承受不住岁月的重压,也坍塌了,而它隔壁据说是一女祠,当年我到箬坑的时候已是岌岌可危,后来被拆除了。
以前的箬坑其实是一个很美的古村落,古建筑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马头墙,无不彰显出古徽州村落的特色。村外檫箬河常年不楛缓缓流淌,村前一条小溪清澈灵动,村中两条溪流穿村而过,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这真是一处宜居的福地。古人选择村基讲究依山傍水而居,箬坑就是典型的这种风水宝地。
现如今再看箬坑,无不让人发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现在的箬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村外公路旁的板壁房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个箬坑新村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新老箬坑村已融为一体,箬坑村变大了,变得更美了,更有现代味了,已然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乡村集镇了。河东老村在变,虽然少了点古村落的味道,但充满了活力,特别是公路两旁的,清一色了新楼房,各种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商品琳琅满目。河西变化更大,原先房屋零星散落,现在已然成为一个新村,高楼林立,非常气派。
在箬坑工作了三十多年,虽然这里偏僻,但我不后悔,当年领导一纸调令让我被动选择了箬坑,从此与箬坑结缘,这些年我亲历了箬坑的发展变化,深感箬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是一个有利于人成长的地方,我更相信,将来的箬坑一定会更加精彩。因此我下定决心,扎根箬坑,为之奋斗终生。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