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也有青葱岁月我国的游侠及王维少年

作者:流云艺朵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载分享。唐代的王维王摩诘,是后人公认的诗、画、禅都具有高水平的才子。其半仕半隐的生活状态从四十岁左右以后,持续了他的后半生。期间在陕西蓝田辋川之居所,王维过着超乎世俗之外的悠游日子。其时之诗编汇的《辋川集》20首,每一首都给人空灵之美,禅理之趣。然而,这样一位“诗佛”,也有过侠勇满怀,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啊。通过他的《少年行四首》我们可以做一了解。

01我国的游侠

欧洲中世纪有骑士,我国秦汉以来在一些地方有游侠。我国的游侠,指的是在秦汉时期一些些带剑远游.慷慨仗义又颇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史记·游侠列传》是中国正史中第一篇为游侠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对游侠的评述是: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可见,司马迁对游侠虽有批评,但更多的是赞扬,赞扬他们重信义,轻死生,以为朋友、为邦国掷头颅,洒热血。秦汉以来的游侠,大多出自中小地主阶级的子弟。他们一方面对当时朝代的恶势力不满,另一方面也怀着为国立功,为民造福的宏愿。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维护封建阶级利益的自由战士。他们通常爱豪饮、爱美人,宴饮和追求美女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与人交往上,他们又重义气、轻财物,处处表现出豪爽的作风。在报效国家层面,除奸佞、赴疆场,是他们壮丽的理想:立功受赏,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游侠兴于战国,盛于两汉,到唐朝时,游侠之风已经不多见。但是在唐代诗人还有很多盛赞游侠的诗作,也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古代游侠的一种向往。王维的少年之作《少年行四首》即是。

02王维的《少年行》四首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其一)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二)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其三)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其四)王维从小生活在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因为他的母亲崔氏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在他20岁时,给自己用《维摩诘经》中的摩诘二字为自己取了字。古时候的人,名是父母取的,字可以自己取。王维15岁离开家去长安,22岁进士及第之后开始做官。他的青少年时期在当时最时尚和繁华的都城长安度过。可以说,他必然也会受到长安城里那些富家子弟的言行和流行风尚的影响。《少年行》四首正反映了王维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京城少年们的游侠精神和梦想。

03简析《少年行》其一

起笔第一句,先从美酒的价格写“新丰美酒斗十千。”斗,是古代一种量器。一斗新丰县产美酒值十千钱,言其昂贵。据有关史料,唐代一般的酒是每斗三百钱。说“新丰美酒斗十千”,不过形容其名贵而已。诗人从价值惊人的名贵好酒起笔,瞬间把读者带入一种豪爽的情感氛围中,突出游侠儿仗义疏财、不惜一掷千金的豪放性格。“咸阳游侠多少年”,这一句与首句不是一个因果关系,而是又一个叙述句。说咸阳游侠以少年为多。这两句为后面的内容提供了联想根据。第三句,说“相逢意气”,可见是少年们新结交的侠义朋友,一见如故。因为年少,所以可以一眼钟情,由陌生很快变成意气相投。又因为意气相投,所以不价千金买酒为一醉。"为君饮”三字情真意挚,豪情尽在其中。末句点明饮酒的环境:垂杨边系马,高楼上举杯。诗人的遣词用句的匠心独具也这这里显现:杨柳在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中象征着友情。柳者,留也,含有挽留之意。挽留朋友于高楼饮酒,依依不忍分别。将饮酒处放在“高楼”,是为了以仰角镜头突出游侠英雄少年的形象。写酒楼高,则表明眼界高和友情高。四句的小诗,错落有致,写得情绪高昂,豪情满怀,令人情动。40岁后,王维移居长安城外的蓝田。亦官亦隐,成为一代诗佛。把他年轻时的诗作和《辋川集》的诗作比较来看。他一个人写出这么风格迥异的诗作,钦佩其才华的同时,也令人慨叹造化弄人。也让人忽然就联想到了集凡间的才子和世外高僧于一身的弘一大师李叔同。END图王维红豆诗词爱情表白满百包邮胶带式水果桃石榴贴字帖贴字淘宝¥18购买已下架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参考文献:你对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mj/1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