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全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金秋九月的粤北大地,群山苍翠,涧水缓流,层层叠叠的梯田随着山势延伸,错落有致的村寨“镶嵌”着田园山水。广袤的粤北田野上,是稻香鱼肥、喜获丰收的景致。
近年来,随着韶关不断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8%。
在“三农”工作的收获之季,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韶关系列活动也如约而至,并将于9月22日开幕。
01发展精细农业:
提质增效产业化
走进“粤北粮仓”始兴,丰收时节的金色稻穗犹如海浪翻滚,沃野之上是勤勉劳作、机械轰鸣的景象。以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等6大产品为全市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花卉、蚕桑、黄烟等6大产品为各县(市、区)特色产业的粤北韶关,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创新,产业化体系不断完善,正迎来精细农业发展的浪潮。
金秋九月,粤北韶关田间地头喜迎丰收。钟志明摄得益于岭南腹地绿水青山的馈赠,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不断盘活,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掘出致富“金矿”。在翁源兰花产业园,兰花的雅致与园区的现代和谐相融,智能化温室大棚、全自动喷灌系统、新品种栽培技术研发......兰花全产业链正不断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兰花产业化的景致中,是全市兰花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韶关已形成《韶关市兰花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制定《关于加快兰花产业全域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于8月7日召开了“全市乡村振兴暨兰花产业发展推进会”,明确提出以兰花确定为市花为契机,推进全域发展兰花产业,逐步把兰花产业培育成为韶关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粤北大地“深耕”特色产业结硕果。今年8月,全市通过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的专业镇14个,排名全省第一;专业村个,排名全省第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农业农村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26个、专业村个,市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镇20个、专业村40个。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日新月异的粤北韶关,农业科技也不断“提档升级”。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近年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多个、新技术10余项,全市发展科技示范主体近个,建立示范基地70余个。全市已引进阿里村淘、苏宁、乐村淘等项目,建成7个县级电商创业园、76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已申报建设益农信息社个,南雄市被认定为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市、区),翁源县江尾镇、仁化县黄坑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试点镇。
在农业科技的“武装”下,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见证”着全市农业提质增效。今年5月,仁化、始兴县与梅州市跨市联合申报的广东金柚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今年6月,全市新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韶关市生猪优势产区产业园列入年第一批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乐昌市岭南落叶水果产业园列入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一批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目前,韶关累计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实现县域全覆盖,获批数量在全省前列。
此外,一个个农业品牌不断“擦亮”,诠释人文积淀,辐射产业发展。年以来,全市新增省名牌产品(农业类)42个,新增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累计获得名牌产品个;始兴杨梅、新丰佛手瓜2个农产品上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品牌名单,成功创建“粤字号”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16个,数量全省第一;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84家、农产品个,新申报绿色食品认定与产品认证企业2家,完成绿色食品复审6家,丹霞贡柑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获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识登记证书。今年5月,我市新增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个,累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6个。
在农业发展的新图景中,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韶关系列活动,也将在各县(市、区)拉开序幕,以农特产展销会、兰花展、农事竞赛等活动,展现精细农业发展的成果。
02建设精美农村:乡村振兴曲正酣
美丽庭院、小溪古韵、古树成林,在乐昌市首个“无泥砖房村小组”——廊田镇马屋村白马寨村小组,房屋白墙红顶,墙绘妙趣横生,村内有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记忆墙、高第坊、张氏宗祠,村外有百亩花海、果蔬采摘园、森林公园、鸳鸯山观景平台、亲水平台、相思亭、福灵庙,是体验农耕文化、观赏乡村美景的“打卡点”,该村也将作为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韶关系列活动的乐昌市会场,举办网红直播、农产品展销、非遗农耕文化展等活动。乐昌市首个“无泥砖房村小组”廊田镇马屋村白马寨。罗嘉健摄
在各县(市、区),随着全市大力建设精美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富民兴村、人居和谐的美丽“山居图”也日益构建。始兴马市镇红梨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样板村陆续亮相,翁源县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荣誉,乐昌市成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瑶塘新村入选年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乐昌市北乡镇黄坌村、武江区重阳镇万侯村、南雄市湖口镇湖口村和新丰县沙田镇下埔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示范村数量全省并列第二。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翁源县兰乡古韵廊线、仁化县环丹霞山生态休闲线被评为“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曲江区马坝镇王屋村、仁化县丹霞街道瑶塘新村、新丰县沙田镇下埔村、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乳源东坪镇雕子塘村被评为“广东特色名村”。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全市已拆除破旧泥砖房73.91万间、.49万平方米;累计打造干净整洁村个、美丽宜居村个、特色精品村61个,全市干净整洁村以上的合计个。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综合评价被省评为“好”等次,考核成绩为粤北地区第四名;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综合评价为“优秀”等次,位列粤北片区第3名;在全省45个抽查考核的县(市、区、镇街)中,仁化、翁源综合评价等次为“优秀”;年,韶关被农业农村部选定为乡村振兴联系点。旧貌换新颜的粤北乡村,“软实力”不断显山露水。全市共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含健身广场)个,覆盖率为%。全市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支,志愿者10多名,乡村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员医疗救助与医保报销系统无缝对接,推动医保即时结算终端服务延伸至村卫生站;全市8家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孵化企业家,带动1.4万人次就业。同时,韶关大力实施“丹霞英才计划”“基层医疗卫生千人计划”“乡村振兴人才专项招聘”,建立了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库,组建了多支乡村振兴服务队,引进了名实用型医学人才充实到乡镇卫生院,组织跨校竞聘教师人,交流轮岗教师人,均衡、优化了区域内中小学教师配置;组织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达人次。粤北韶关,也在乡村治理体系日益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扎实推进中革故鼎新,深入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乡村振兴曲正酣。03培养精勤农民:新型农民唱主角
随着韶关“三农”工作的稳步发展,各县(市、区)青山碧水、田间地头,掀起了贫困户勤勉致富,“新农人”干事创业的热潮,一个个新时代的精勤农民登台亮相,生产生活迎来新变化。据统计,我市有相对贫困村个,占全省的12.2%。在40个省直单位和东莞市的支持下,五年来,全市共筹集各类精准扶贫资金31.23亿元,全面落实了各项帮扶举措和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达标。年底,我市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今年4月底,全市38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和三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等次,综合成绩在全省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级市中均名列第一。年,我市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评为中国扶贫榜样优秀案例之“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连续五年,我市学生资助工作位列全省第一名,精确对接了教育最贫困群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目前,韶关积极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有83家企业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第一批扶贫产品;有效推广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大力培养精勤农民,韶关的青山碧水间掀起了干事创业热潮。钟锡姣摄
为了发挥“头雁工程”效应,深化脱贫攻坚成效,全市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职位一肩挑”比例达到97.1%,强化了村级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建设。“三个在先”村级决策运行机制在个贫困村中得到广泛推广。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不断建立,全市26个软弱涣散贫困村全部完成整顿工作,全面强化了驻村帮扶和责任人“一对一”帮扶。走进翁源等县(市、区),一个个新农人培训班“授人以渔”,依托省内外农业院校加强技术合作与研究课题,组织开展对农技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人才培训,围绕绿色农业科学技术、特色水果栽培管理技术和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及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研讨,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广阔的农业农村舞台上大有可为。近年来举办的韶关“丹霞杯”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大赛之农村电商赛,也有效促进了创业项目与创投资本、创业政策、创业服务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融合,为广大“新农人”提供了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编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粤北韶关,正立足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展示生态农业发展成果,有序组织开展丰收节节庆活动,着力提升农民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培育丰收节农村消费市场,合力谱写以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培养精勤农民为主攻方向的新篇章。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粤康码”使用指南↓↓↓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梦雁通讯员肖光群
编辑:彭翀校对:陈忆文
责编:张艳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