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竹溪八景:龙山横诰(现地母庙);五凤飞云(现五峰山);画屏烟雨(现蒋家堰云雾山);独松栖鹤(现洛河刎松山);古洞隐真(现水坪覆船山);仙刹棋廊(水坪);白云剑迹(现水坪黄龙);文笔晴岚(水坪黄龙文笔山)
竹溪三贡:贡米(中峰);贡茶(汇湾);贡木(鄂坪)
竹溪四大古寺:莲花寺(蒋家堰小河口);白云寺(水坪黄龙村);独松寺(水坪幻想寨);青山寺(丰坝青山村)
古竹溪四大奇:中峰观的豆腐嫩,彭裕沟的大米香,阎家坝的罗卜脆,马家菜园子的白菜无茎丝
古竹溪四大狠:甘家岭祠堂规矩狠,郭家梁子拳头狠,马家菜园舞龙狠
竹溪四大姓:谭,刘,肖,胜(或谌?)——清朝
竹溪历史三次大移民:明代成化年间的荆襄大移民浪潮;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和白莲教起义军;抗日战争时期武昌、黄冈一带的商人被迫迁徙于竹溪
竹溪两大名窑:毛家窑(龙坝大扒沟清朝),龙氏黄岗窑(龙坝瓦楼沟清朝)
竹溪著名古桥:[高桥]:清同治五年,也就1866年,县监生方正霖捐款兴建
[张公桥]:明喜靖七年,也就1528年,张姓贡生捐款修建
[彩升桥](彩新桥):黑龙沟口,乾隆十三年,卢彩升建。现存
[积庆桥]:县东。明弘治年间,知县傅亨昌建
[济渡桥]:廖家河西,周一神速修
[祈祠桥]:县东三里,王世万建
[花市桥]:县西十里,旧有木桥,年久毁坏,雍正二年秋,刘景云等募捐建石桥
[望山桥]:县东北一里。雍正四年,陈起龙等募捐修
[王家河桥]:县南五十里,道光二年,武生张美蟠捐款修
[王家桥]:灌沟桥,县西二里,相传吕道人修
[石桥]:县东三十六里,阎坝,明之万修
[观音桥]:县西四十里,郭家铺处,咸丰初年,卢敏望,贺兴良,龚春泽募捐修
[黑墨田桥]:县东三十里,生员肖士均捐修
竹溪孝歌两种类型:
唱大书,如唱《黑暗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唱《薛刚反唐》、《七侠五义》、《封神演议》等古书;
另外一种是唱无本唱无本记
竹溪孝歌声三腔:平腔、落腔、高腔
唱孝歌五套路:一是开歌路,二是开口词,三是正唱,四是烧更纸,五是还阳
竹溪县置历史:武陵县(西汉)、孔阳县(南朝梁)、上庸县(北朝西魏)、吉阳县(北朝周)、新丰县(隋)、竹溪县(明)
古代竹溪十大人口构成:(1)远古土著先民后裔;(2)庸人后裔;(3)巴人后裔;(4)濮人后裔;(5)蜀中流民;(6)三秦流民;(7)荆楚流民;(8)豫中流民;(9)叛逆巨匪流民;(10)流放士族后裔
竹溪饮食文化:竹溪菜”以酸、辣、咸、鲜为主要特色
竹溪方言:(1)分布差异,蒋堰一带的多数是湖南人,南山一带的多数是四川人,丰坝一带的多数是竹山人,可能是原本竹山尹店的土著,而城关一带则以河南人为主
(2)字义表意相反现象。以“怪嚼”为例
(3)有音无字现象:以diang(四声)为例
(4)方言中存在部分古汉语词在竹溪方言中,至今还保留了一部分古汉语词汇,如“昼”“咥”“呷”等
(5)极具地方特色的语气词——哈了
竹溪地域曾经产生和到过的历史人物:庸君,尹吉甫,李耳,鲁班,屈原,张良,万杞良,孟姜女,申耽,龙象和尚,李白,庐陵王,樊梨花,薛刚,吕洞宾,陆羽,杨六郎,张三丰,李自成,张献忠,陈熟美,王聪儿等
本期编辑:姚丽
推荐阅读1.微新闻
出事儿了!鄂C的车主一定要看
2.微景点
泉溪有条美丽的河,叫“石板河”,整块的石板河床令人惊奇
3.微新闻|特大好消息,全国首个精准扶贫公益性网站《老家网》在我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