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早在解放前,新丰许多商铺都是围绕“吃食”的行业。酱园好几家,买卖油盐酱酒醋,规模以吴益记最大,备货充足,从县城大宗采购,自己并无酒酱作场,但信誉较高,给乞丐的竹制筹码,由该店制发,全镇通用,十筹作一枚铜元,给乞丐二个筹码的话也就是给十分之二铜元,其它如王如江的济昶、冯生甫的冯生记、姚权英的正康。
南货店,有李姓恒生、方姓方正茂、伍姓隆顺余、史振麒生生等几家较大,经销南、北货,如枣、荔、糕、饼、糖果,并售爆竹、百响、供佛香烛等,都有自己糕点作场。农历二月初二,特制桂花糯米糖糕出售,名曰撑腰糖糕,意思是吃了能增强腰劲.义学前之西有一家专业糕点作场,现制现卖,新鲜好吃,时有人特地等候出锅的,但无店面,其糕点大多批发给食品店铺。
豆腐是寻常百姓的家常菜,豆腐店遍布全镇各地段,出售品种较多,比现在多的品种是豆腐衣、豆腐花(水豆腐)、面筋、鲜丝粉、加工好的霉豆腐、清晨作场里售热豆浆,冯永昌、冷毛毛、郭某某几家规模较大。
大饼油条店是大众化早点店,与今不同的是品种较多,油条有一种“还汆油条”松脆可口,大饼有甜有咸、有长有圆、有放猪油的、有翻花样的。糖坊,酿制饴糖,大多销给糕作场,制酥糖等用,也打制成白色的“大(音杜)糖”,再加工成糖塔饼、葱管糖,芝麻香、饴糖甜,当时是一种美食,“大糖”也售给换糖担,沿村收换破布。
糖果店,自制粽子糖、方糖和批来的糖果、蜜饯。糕团店,品种很多,卖热气腾腾的方糕、靴糕、绿豆糕、鲜肉团、豆沙团、糍米团,还有冷吃的鹅头颈、水花糕等,包子店,出售咸甜包子,馒头、花卷、油翻酥、油球、油头绳.春节还供应烧卖、水饺,那时烧卖都是手工割肉、伴有冬笋、皮子薄,水饺伴有肉冻,咬开水饺有一口鲜卤。也有两种行业合而为一,糕团、包子同时经营的。门市卖不完时有人沿街叫卖,在家门口可以买到多种糕团点心。
还有沿街叫卖小吃的丝粉头担,备有鲜汤煮热的猪肚、猪肺、猪心和各种调料,随顾客选加,可以点饥或佐餐,一碗约1至2角;有臭豆腐干担,边汆边卖,一股香气,吊人胃口,免费加醋加辣,一块约5分;有油煎豆腐干担,是油煎的香豆腐干;有甜酒酿担,酿好的甜酒酿放在小钵里,一钵2角钱,吃起来一股甜香味;
还有红枣糯米粥担、糍米团豆浆担,汤团担。汤团担汤团边做边卖,有多种馅,水磨糯米粉很糯;有馄饨担,皮子自制特薄,选肉调味讲究,好吃极了,腹中饥时,馄饨中可加煮鸡蛋。
小饭店、小酒店、小米店不少。小饭店是上街农民进餐的老地方,现成猪头膏、爆鱼、乳腐肉、白鸡、包圆、肉馅油球,价廉的茶叶蛋、卤汁豆腐干、鸡汁油豆腐等,进店随便挑选,即买即吃,方便自由,有些小饭店还承办包饭,烧送个人餐饭业务。小酒店是“酒鬼”饮酒的去处,站在柜台外或占小桌一角,小菜随便,一包盐渍豆或几块豆腐干,买一开酒,酒都是上好的,酒店靠他们“打广告”。
小米店另售大米,是籴升箩头米的穷苦百姓天天光顾的地方。这时米店有一种叫冬舂米,新丰人最喜吃,穷人因其出饭率高,富人因其易消化,其实经过入囤蒸罨米色变红,营养成分己遭破坏,使许多穷人营养不良,因为富人可靠小菜水果补充营养。小米店还兼营少量豆类、粞糠卖买,弥补米行之不足。面铺,制作粗细面条、馄饨皮子,只卖生料。面店,卖煮熟面条、馄饨,其面条和皮子都是手工加工,味道好吃,且有现炒虾仁、肉丝、雪菜等交头,随客挑选。
那时新丰农村都养羊,百姓喜欢吃羊肉,羊肉店应运而生,东中西市各有一家,红烧羊肉热卖,都是用蒸缸缓火蒸的,香气扑鼻,吊过客胃口,未加酱料的,冷后压平切片卖叫白切羊肉,热拆的骨头,当场现吃,内脏和头部另件带汤存放小碗,冻后(时在冬令),叫羊冻露,是最便宜的佐餐小菜。
另有一种酒家,和小饭店、小酒店不同,新丰人叫它馆子,是较时尚的酒店,镇上人请客会友,都上馆子吃,有粉蒸肉、高丽肉等现菜、各色炒头,如炒鳝丝、炒虾仁、炒蟹糊,糖醋排骨及各式吐司等。
当时猪肉店较多,新丰人简称它为肉店,都有自己屠宰场,夜间屠宰,天毛毛亮,就开店营业,赶农民喝早茶的早市,一到下午下市,肉还未卖完,老板着急,特别是夏天,站在街道中央,等待合适顾客,将肉推销掉,要不然只有打折扣推销给饭店加工熟食。因当时还无冷藏设备。
咸鱼店,大多卖咸黄鱼、咸带鱼等海产品(与现在不同,大多鱼不甚新鲜才腌制,有一股异臭),兼卖咸肉、火腿,海产鲜货上市时,也经营海鲜,如鲜黄鱼、鲜带鱼、鲜勒鱼,这些都是几橹几桨加快的快船运来的。有时也加工咸河蟹、切片熟火腿另售。鸡坊,收购鸡鸭,运销县城,少量另售给饭店居民,小鸡小鸭上市时,做中介售给农民。
水果店均规模小、品种少,和水果摊差不多,不过有个店面而己,生意不好。菜类品种较少,计有尖角菱、蒜头、蒜苗、芋头、萝卜、慈菇、香芋、番芋、青菜、白菜,当地农民自产挑担自销,冬天大宗长脚青菜、雪菜,西头船运来在河埠销售。大头菜,都由塘汇、南浔农民生产加工后后来镇出售,前者较后者水份多,风味不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