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姻亲第一章六晋阳起兵

  《新唐书》中洛阳窦氏三祖房(即长安、平陵、平阳、庆阳、奉先窦氏家族)乃开明帝王唐太宗与鼎盛帝王唐玄宗的舅族。在诸多窦氏人物的历史命运沉浮中,揭示出一个强大王朝由诞生到鼎盛其间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画面及与窦氏家族十五次姻亲关系中鲜为人知的内幕。

第一章应梦谶言

六、晋阳起兵

大业十一年(),李渊调往山西,任河东(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黜陟讨捕,携家眷至河东,行至龙门,遭到毋端儿农民起义军的阻击。李渊击溃了这支起义队伍,收降万余人,声威大震。次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当时,隋炀帝自娄烦巡游雁门,被突厥始毕可汗包围,形势十分危急,依赖李渊的太原兵马才得以解围。

不久,隋炀帝派李渊与马邑(今山西朔州)郡守王仁恭北备突厥。当时,两军兵马不足五千,李渊选能骑善射者二千余人,饮食举止如同突厥,仿照突厥人的习惯,艰苦练兵,驰骋射猎,以耀武威。有一天,李渊的军队,与突厥军相逢,李渊纵兵出击,大败突厥,此后突厥收其所部北移,不敢南下骚扰。

大业十三年(),李渊升为太原留守。太原是军事重镇,不仅兵源充足,而且粮饷丰沛,当时储量可供十年之用。因此,李渊十分高兴,意欲在太原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大举。

李渊初到太原时,有“历山飞”农民起义军结营于太原之南,上党、西河、京都道路中断。这支起义军有十几万人,巧于攻城,勇于力战,多次打败隋军。

李渊为树立自己的威信,决定讨伐“历山飞”农民起义军。两军相遇于河西雀鼠谷口。起义军有二万余人,布阵齐严,而李渊所部步骑兵仅有五六千人马,诸将面有惧色。李渊决定智取,乃分所部将兵为二阵,以羸兵居中,扬旗鸣鼓,排成大阵,造成是主力的假像,然后以麾下精兵数百骑,分置左右队为小阵,终于击败义军。

李渊击败义军后,他在太原的统治得到巩固。晋阳一带的官僚、地主、豪商也纷纷投靠李渊。李渊又命次子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友,倾财赈施,广泛结纳各方豪士。其长子李建成也在河东暗中结交当地英俊,发展势力,而此时的隋炀帝又远在江都,沉湎声色,鞭长莫及,李渊实际上成为太原的最高统治者。

李渊委派心腹到资阳郡(今四川资阳县北),拜见东曹椽窦轨,让他辞职回到老家,等待时机配合自己起事。他还联络了出任扶风郡(今陕西凤翔)太守的窦抗三弟窦琎,以图后举。并邀窦轨之弟窦琮前往太原,参与起兵大事的谋议。

这年的正月,窦建德已在河间郡乐寿(今河北献县)筑坛,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开始设置百官,分治郡县。这时窦氏将领只有窦抗的二弟窦庆与窦惠的三哥窦招贤随炀帝的禁军到达江都,窦威的诸多兄弟与子侄都在等待李渊太原起兵。

大业十三年()二月,马邑人刘武周起兵,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国号定阳。李渊遂以讨伐刘武周为名,自行募兵。由于李渊以维护隋朝统治的面目出现,所以远近的地主武装纷纷赴集,不几天就有近万人成为李渊直接控制的军队。

李渊的行动,引起忠于隋炀帝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李渊便设计谋杀了王、高二人,宣布自己大举义兵,是为了安定天下,维护朝廷统治,还宣布与突厥和亲,避免战争。在得到突厥的支持后,李渊便公开打出了反隋的旗帜,于大业十三年()六月,传檄诸郡,自称“义兵”。

李渊晋阳起兵后,即决定进兵关中,直取长安,以号令天下,图谋大业。西河郡(今山西汾阳县)丞高德儒表示不服从李渊,李渊命令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军攻取。二人与士兵同甘共苦,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甚得军心和民心,不几天,就攻下西河,擒斩高德儒,在城中又开仓济贫,令百姓各安旧业,义军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西河告捷后,李渊建置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率左三军;以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率右三军。以裴寂、刘文静为大将军府长史与司马;殷开山、刘正会、温大雅、唐俭、权弘寿等为掾属(将府佐官)、记室参左等官;以鹰扬王长阶、江宝谊、杨毛、京兆长孙顺德、窦琮、刘弘基等分为左右统军、副统军。初步建立了军事、政治机构。

大业十三年()秋七月,李渊率兵西图关中,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兵霍邑(今山西霍州),阻挡李渊前进。适逢霖雨连绵,粮饷不足,又流言突厥与刘武周联合欲乘虚袭击太原。有的将领主张先还师太原,再待机以图后举。李渊准备班师,李建成兄弟俩反对,李渊遂决定继续进军,终于击败宋老生。

平定霍邑后,李渊又连取平阳(今山西临汾)和绛郡(今山西绛县)。九月,李渊率兵直逼河东。隋骁骑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断绝粮草,给进军带来一定困难。裴寂主张以重兵攻克河东,歼灭屈突通,以绝后患。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避实就虚,直入关中。李渊左右权衡,决定分兵两路,由李世民率军渡河入关,直取长安,同时以相当的兵力对付屈突通。此时,李渊的女儿李建瓴也率军前来,与李世民会师后,屯兵于阿城。李建成也自新丰至霸上。李渊自率大军自下邽西上,形成了对长安的包围之势。

十月,李渊至霸上,驻军大兴城春明门西北,与李建成、李世民军会师,拥兵二十余万。李渊令诸军各依垒壁,勿入村舍,不得抢掠。此时,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右诩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滑仪,挟代王杨侑守城以拒李渊。李渊遣使招降被拒绝,下令攻城。

十一月,隋都长安被李渊攻陷。李渊进入长安后,下令封府库,收图籍,禁抢掠。遣建成、世民率所统兵守城。城内百姓对李渊军队夹道欢迎,秩序井然。

同月,李渊立隋代王杨侑为皇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军事、大丞相,晋封唐王,位在三公上;以武德殿为丞相府,设官治事,独揽军政大权,总理万机。又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敦煌公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姑臧公李玄吉为齐公。再以裴寂为丞相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礼乐征伐,兵马粮杖,事无巨细,悉归丞相府负责。李渊通过丞相府牢牢地控制了长安局势,隋恭帝实际上只是李渊的傀儡。

李渊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势力集团,又大封功臣。义宁二年()春正月,封丞相府长史裴寂为魏国公,司马刘文静为鲁国公,其余诸将,加封有差。

  大业十四年()五月,炀帝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和司马德勘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杀死炀帝,立秦王杨浩,自为大丞相。旋即率十万禁卫军北上,扬言要返回关中。在童山(即同山,今河南浚县西南)被李密击败。宇文化及率余众走魏县(今河北大名东),毒杀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次年在聊城被窦建德擒杀。

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李渊便不再需要隋恭帝这个招牌了。于是,先让隋恭帝禅位,然后在太极殿登天子位,国号唐,改元武德,大赦天下,定都长安。

武德元年()六月,他令李世民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尚书仆射,相国府司马刘文静为纳言,隋民部尚书萧瑀、相国府司录窦威为内史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玄吉为齐王。以李渊为首的李氏王朝就此建立起来了。

李渊长安称帝时,群雄未靖,唐控制的区域很有限,许多隋朝将领割据称雄,以窦建德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占据了河北、山东及河南大部地区。具有政治野心的李渊,不愿偏安关中一隅之地,便储粮积粟、厉兵秣马,等待时机,剿抚兼施,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李渊的统一行动,首先指向对关中构成威胁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薛举是隋金城郡(今甘肃兰州)的富豪,家产钜万雄于边朔。大业十三年()四月,薛举驱逐隋官,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不久称帝,迁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封儿子仁杲为齐公,据陇西全境,众至十三万,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薛举起兵反隋,意在夺取关中。李渊先薛举父子攻占长安,薛举父子便以十万大军进逼关中,对李渊政权构成严重威胁。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窦彦礼,年生,甘肃宁县观音庙人,庆阳市副处级退休干部,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刊授学院。执着于文史研究,年提前退休寓居西安,先后在全国30个省市数百家图书馆,翻阅地方文献资料数千部,迂回往返30万里考察了全国各地重点区域的旧新石器文化遗址。出版了《大唐姻亲》《大汉雪耻》《上古庆阳》等文史书籍余万字。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科学,立足于田野调查,排列出了泾渭流域百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链,较为科学地把黄河中上游旧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融合于考古学基础上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把华夏文明源头的起始历史由传统概念上的年推进到1万年,并与泾渭流域人类进化历史的旧石器文化试行对接。其《丝路先声》一书,以年前月氏古道丝路文化发展脉络与黄土高原腹地的古老图腾演变、文化遗址、民俗传承、地名记忆、文字破解、方言发音、民间传说与自然生态变迁等科学研究数据及《山海经》的记述,解读地下出土文物,“究庆阳之名,通古今之变,解图腾文化,成一家之言”。改变传统史学观念,成为以图腾文化解读中华上古历史的独立文化学者,将千古流传的神话人物,还原为华夏人祖。

作者简介:

窦伟坦(—),山东临朐县人,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后学位,供职于长庆油田。喜好古文与文史研究,热心窦氏家族文化,聘为中华窦氏长安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总编审、《窦氏史话》编委会主任。先后与窦彦礼合作编写了《大汉雪耻》、《大唐姻亲》长篇史话,支持创办了《窦氏春秋》杂志。

往期精彩回顾

窦彦礼窦伟坦《大唐姻亲》

《大唐姻亲》第一章/二:豪族联姻

《大唐姻亲》第一章/三、离奇天帝

《大唐姻亲》第一章/四、雀屏招亲

《大唐姻亲》第一章/五、蛰伏庆州

大唐姻亲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白殿风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fengzx.com/xfxxs/1193.html